浅谈启发式教学
发布者:cj_fuhong 发布时间:2012-12-18 15:12:18 点击数:
浅谈启发式教学
长海高中 曲学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教育工作者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重新来审视教学,我们会发现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很有效的。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问题 兴趣 课堂教学有效性 思维 感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教育工作者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重新来审视教学,我们会发现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很有效的。比如 “启发式”教学,如果你仔细去研究它,相信你一定会为它所蕴涵的思想而折服,为它的教育思想与最现代教育理念的高度吻合而惊叹。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在我国启发式教学思想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孔子时代。“启发”一词源于《论语•术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负也。'”宋代朱熹注释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其义;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开其意”即打开学生的思路,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发”是达其辞,揭示学生通畅语言表达,而不是代替学生去表达。
其实启发式教学包含了问题的两个方面,“启”与“发”即“教”与“学”,他既告诉我们教师的是:应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达成结论。同时也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索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启”和“发”呢?
我认为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化学教学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导入要以奇制胜,注重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导课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能够让学生突然眼前一亮,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比如,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时,教师在碳酸钠写有字的纸上喷酚酞试液,绝对会让学生感到惊异,会使他们产生一种想搞清楚原理的冲动,从而让他们一下子就喜欢上化学。
第二、教学内容要精炼概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
通过科学的导入课程,学生基本上都能进入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教师要抓紧时机,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深知教之道在于渡,学之道在于悟。课堂上老师是导游:只介绍必须看的景点、指导怎样欣赏、告知走什么样的路线(不走歧路、不走弯路、不走险路),所以教学内容的讲解要精练,要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思路对教师备课的要求非常高,要对教材、学生都有非常深刻地了解,通过扎实、科学、全面的备课,才会使课堂教学厚积薄发,游刃有余。
第三、教学环节要巧设疑问,注重问题的思维性
“教育就是教人思维”, 启发学生思维是教师教学启发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核心。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大的本钱,学习的核心部分是感悟或会意,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的联系和事物实质的深刻认识、透彻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感悟是学生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间,感悟本身就是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思想、智慧。感悟还能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学习中,学生的直接认识倍受重视。其间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能促进学生敢说、善说的有效策略是教师适时而巧妙的评价。“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设疑应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实验事实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式的。
第四、教学过程要学生参与,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
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传授知识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轴心。而课程改革主要是要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在设计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给出学生最大的发挥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化学教学中的启发式的再省思[J] •化学教育,2003,24(1):6-8.
2、 相红英•化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J] •化学教育,2005,26(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