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唱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方法
发布者:cj_xiaoping 发布时间:2012-06-26 17:25:17 点击数:
浅谈小学唱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方法
长海进修学校
肖 萍
唱歌教学历来是学校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良好的唱歌教学对于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一年音乐研训教师的一路走来,听过数节音乐课,以及自己在教育一线13年的教学中发现应当把学校的唱歌教学作为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我们应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学生的发展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思考,以使广大音乐教师通过加强唱歌教学理论的认识与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让音乐课堂更有活力,让全体学生更易接受,让音乐新课程的实施更有效,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创美意识得以真正培养。现分析几点如下:
一、音乐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唱歌教学出现的突出问题
目前,音乐课堂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大量的音乐课等同于音乐欣赏课,把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培养审美情趣”等同于欣赏。以为“审美”,就是听听、议议别人的作品,以为只要采用多元、综合的手段,就能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这样的现象和认识,在唱歌教学中产生了如下问题:学生的唱歌能力退化了(只听不唱);学生喜欢的歌少了(经典与通俗比例失衡);属于青少年特有的歌声没有了(综合问题)。
现象一:唱歌教学边缘化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学方式和理念的推陈出新,音乐教师扭转了“音乐课即唱歌课”的传统观念,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展示课以及评优课中,音乐课花样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先进”、互动也越来越多,但歌声却越来越少,唱歌教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慢慢地出现了音乐课等同于欣赏课为主的综合课倾向,以欣赏覆盖技能、以欣赏代歌声的迹象开始出现,学生只会听歌、评歌,不会唱歌现象开始蔓延。本来尚能唱歌的学生,因为在欣赏课中没有了唱歌机会,其个性爱好和音乐特长便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渐渐埋没,对唱歌的兴趣也会因为得不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鼓励而逐步失去。校园的歌声少了,教室里的歌声少了,即便唱也是停留在寥寥无几的几个学生身上,就算是有活动也是这几个学生的任务了。学生会唱的经典歌曲、健康歌曲少了,这种误区直接导致音乐课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唱歌教学趋于边缘化状态。
现象二:唱歌教学手段单调、乏味
长期以来,学校音乐教学的唱歌训练很难摆脱专业音乐学习的传统思路。成人化的范唱、千篇一律的音色要求、专业深奥的发声技巧要求,让学生感觉到音乐课堂的唱歌如此烦、难、土。这种模式化、单一化的唱歌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因此,学生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爱唱歌,却不爱唱教材上的歌曲如此现象普遍存在。
现象三:对唱歌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缺乏深入认识
1、唱歌教学到底如何才有效?唱歌是人人都具备的本能,因为每个人的嗓子就是乐器。而歌唱是说话音域的延长,是要经过训练的。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也是很多人容易混淆的问题。
2、合唱排练是否等于唱歌教学?多声部合唱是歌唱教学的最高形式,合唱队员是必须经过挑选的,对队员的嗓音、乐感、音准等都有一定要求。但是在学校的唱歌教学中,我们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唱歌教学是让学生把唱歌当成文化资源,绝不仅仅是为了技巧的训练,学生在唱歌中是为了获得无上崇高的审美满足。这些观念的模糊不清至今还影响很多音乐教师的平日课堂教学。
二、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有效性实践的策略研究
2009年11月23-27日,全国中小学歌唱教学研讨会在辽宁省首府沈阳市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举办,由辽宁省基础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承办。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秘书长吴斌致开幕辞,并提出了“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九字目标要求。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以课堂唱歌教学为抓手,将基础教育中的音乐课教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观摩精彩纷呈的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课,聆听专家就中小学课堂教学方面精辟的专题理论讲座;学习歌曲表现与诠释的技巧等方面,并理清了唱歌教学中关于“唱会、唱好、会唱”三者之间的关系;国外音乐教学体系中对于唱歌教学研究较多的是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重视对于合唱教学的研究。可见唱歌教学是一切音乐艺术的源头。
根据全国唱歌教学专题研讨活动的精神,针对新课程中出现的唱歌教学的种种问题和现象,历经两年多的时间,走在最前沿的上海市也在各个层面开展了唱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活动,并根据本区域的特点,实施了“学唱歌、会唱歌、爱唱歌”的理念。在今年的5月18日在上海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交谈中得知,在上海音乐教学中“学唱歌”主要体现在唱歌教学中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会唱歌”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中,学生掌握唱歌的方法,学会唱歌,并能充分体验歌曲的情感,唱好歌。“爱唱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歌曲,从而获得情感体验,感悟歌曲的思想内涵。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直接体现,也是音乐新课程中唱歌教学的主要目标。仅仅两年中上海的音乐艺术教育不得不让人钦佩与折服。在全国各地上海应该是领头雁。而在我们接受讯息两年后的今天试问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又将是如何?还是让我们以领头雁的方式方法来精雕细琢我们的课堂。
(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打造特色团队,为唱歌教学有效实施提供保障。课改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全面有效地构建音乐教师的多方位能力,培养既有崭新的教育理念、艺术修养、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又能将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集于一身,并能尽快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新型音乐教师,已成为当前音乐教师职后培训的中心工作。为了更好地落实唱歌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作为研训部门的我们首先应该探索新形势下音乐教师多维能力的拓展之路,构建成长平台,努力打造“三位一体”全方位综合的音乐教师。在唱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中,音乐教师应该集“演员”、“导演”、“导游”为一身。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必须在讲台上具备“演员”般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又要具有“导演”般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预设、教学内容开发、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更要具有“导游”般引领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体验情感、思索人文的才能。在唱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活动中,还应该逐步培养音乐教师从丰富多样的讲座、教研、评课、说课等一系列活动中锻炼慧眼、启发思维的能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更是新课程背景下唱歌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二)以课程实施为抓手,聚焦课堂,把握“学唱歌”的正确方向。为打破唱歌教学之瓶颈,我们应该分步骤、有条不紊地开展实践性工作,以课程实施为抓手,聚焦课堂,切实提升学生的唱歌水平。当前音乐课堂中突出的歌唱教学疑难问题主要在以下几点:1.现今学生对教材中的部分歌曲不喜欢;2.音乐教师对教材歌曲把握不够;3.音乐教师的伴奏和范唱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4.对歌曲题材、内涵和唱歌的教学目标领会不够深刻。面对出现的问题,音乐教师必须在常规教学中真正落实唱歌教学课,每堂唱歌教学课必须备“各式各样的学生”同时,音乐教师上音乐课时不是简单的张嘴教唱歌,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动口、动手、动情,只有用歌声打动学生才能继而感动学生的心灵。
(三)以音乐课程资源建设为载体,拓展教材,营造“爱唱歌”的氛围音乐课程资源的建设可以搭建开放共享的唱歌教学信息平台,除了新教材配套资源库提供的大量唱歌教学信息资源,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不断加入新鲜原料,根据教学情况随时设计出个性化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例如,以资源库为基础,通过培育多媒体课件的“成长性”,既解决了目前课件制作的诸多问题,也为唱歌教学的有效性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所谓“成长性”,既包括课件素材的不断丰富,课件作品的持续累积,也包括交流平台的提供,以及创造性地将学生引入整个课件制作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给自己上课的乐趣,真正体现“教学相长”以学生展为本”、“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
(四)以科研为突破,强化课题研究,建立“会唱歌”的伙伴研究小组在唱歌教学的探索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实践的不断重复上,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实践的探索中不忘思考与分析、总结与提高;并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将唱歌教学活动不断推向新的理论研究高度。例如:成立多个关于唱歌教学的教师行动研究小组,科研针对小学“唱游”教学的问题与现象开展“让我们愉快地唱歌”专题研究。还可以针对高年级歌声越来越少的严峻现状,成立“每周一歌进校园”的行动研究等等。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健康歌曲都可进校园甚至可进入课堂中。并且精心搭建平台,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歌唱教学能力和学生歌唱活动的风采,逐渐形成学校唱歌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就现状而言,我县大部分音乐教师都是专业的音乐院校师范院校毕业。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已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由于音乐教师在学校教师中所占比例较少且分布较散,加之要参加学科比赛及课多不精等特点,开展校本教研存在一定难度。大多数一线教师虽然对于歌唱教学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苦于没有时间从理论的角度进行过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而且我们也没有进行过相关课题的研究。所以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唱歌教学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将克服种种困难。引领音乐教师逐步走向研究型的教育者,将会逐步推动我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走向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地方向。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曾经指出:“仅仅作为一种实际的需要,唱歌课必须永远是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核心。在逻辑和心理上,这也是合乎需要的。唱歌是最基本的音乐活动。那些不曾培养这种能力的人必然在音乐上有所欠缺。”如果把音乐课堂中的唱歌教学比作源,那么就会产生两个“流”:一个是主流,即每个学生都能唱歌,会唱歌,歌声将伴随着学生终身,学生在歌声中享受成长的快乐和幸福;另一个“流”,即大力推动了学校合唱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了学校发展的内涵。只有源远,才会流长,因此抓好唱歌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唱歌教学一定会成为音乐新课程中一道绚丽的风景。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