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学生学会做人

发布者:cj_llq   发布时间:2012-06-25 15:54:24   点击数:

怎样教学生学会做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应从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深刻变革,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本身发展的要求,顺应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  
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根本上是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彻底摈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为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奠定基础。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且要以“育人”为本。我们要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为社会办事,教会学生锻炼健体,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同样,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怎样学会做人,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教育学生做人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体会。
一、学习“规范”,让“规范”深入人心。
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就必须首先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有让“规范”深入人心,才可能实施“规范”。为此我就“规范”向学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深入的学习。一是在开学典礼上,利用“开学动员”和大幅标语对“学规范,学做人”这一教育中心进行宣传,营造教育气氛。二是每周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讲演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规范”的系列讲演,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和待人接物的原则,使“规范”深入人心。三是根据学校的周教育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每周分重点、分专题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学习教育,使“学规范”更细致,更深入。
二、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
现在由于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好,而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使得社会上形成了一些不良风气。“体谅父母”、“孝顺父母”等传统的美德却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淡化。这些不良风气,正在毒害着学生的灵魂,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努力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导他们做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我班曾有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他自幼跟随母亲生活,因为没有父亲,母亲对他十分宠爱,养成了他任性,急躁的性格。一天中午,他母亲来校找我(当时我是班主任)反映他迷恋游戏机,荒废学业等情况。我还没来得及找他谈话,晚上回家,他就和母亲大吵了一场,还离家不归。当我从电话中得知这一情况时,十分生气,但冷静下来一分析,觉得批评、发火无济于事,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学生中带有普遍性,如何以此为契机,来教育和启发他及全班学生应是我必须抓的一个重要工作。为此,我首先详细地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找他谈心,一开始他振振有词说了许多理由,如母亲唠叨,母亲不给我自由,母亲最近做事丢三拉四等等。总之,给人的感觉,他和母亲发生冲突,主要原因在母亲。我耐心听他说完所有的理由后,有针对性地发表了我的看法:一、母亲唠叨,母亲不给你自由,出发点是什么?无非是为了你好,是怕你自控力差而毁了前程;二、母亲白天工作很累,晚上还要为你准备晚饭,丢三拉四很正常,她记忆力衰退,需要保养身体,作为儿子,母亲含辛茹苦把你培养到初中,是多么不容易,你想到过为母亲做点什么吗?三、尊老爱幼是一个小学生就该懂的道理,和母亲吵架,再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母亲,这是一个学生该有的行为吗?谈到这里,他的脸上出现了羞愧的神色,头也低下来了。接着我又找他母亲,帮他母亲分析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无非是爱面子,觉得母亲到校找老师告状,丢了他的面子。我也因此和他母亲交换了在家庭中如何学会和孩子沟通并因势利导做好孩子思想工作的体会,他母亲十分感激。
孔子教导曾参说:“孝为德行之本,是产生教化的源泉”,“人之行,莫大于孝”,从这一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只有孝顺父母,才能进而关爱他人,报效祖国。德育工作,当注重“孝父母”教育这块过去曾被人遗忘的“角落”。
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教育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诚信素质和诚信意识。而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一点是需要社会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宽容,这种信任和宽容,主要依赖于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具有诚实信用之态度,与人为善之情感,也就是诚信美德。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我们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呢?
首先,铸造诚信社会风尚,应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诚信友爱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立身之本,是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学校生存、发展和提高办学品位的需要。现在的少年儿童若干年后将走向社会,他们的信用意识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当代学生应该立志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而诚信乃是立志的基础,无诚信则无以立志,即使立志也是空话。少年儿童求识欲强,可塑性强,是进行诚信教育的好时机,而且,这一时期培育起来的诚信,比较牢固,好坚持,不易蜕变,因而,我们的诚信教育必须从我们的小学生抓起,将学生的诚信教育进行到底。  
其次,学校作为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要以开展诚信教育为抓手,要将诚信教育要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还要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教会学生做人,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的新要求。  
再次,教师的言传和身教是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两条重要途径。从道德教育这个角度来说,身教的功效大大超过言传。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要带头讲诚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提高公信力,做诚信的表率。
四、教育学生善良的底线不能丢
孩子对善良和人性的懂得,往往来自于家庭和学校的言行引导。而善良又是做人的道德之本。雨果说得好:“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著名学者余秋雨在为读者签名时常因读者之邀而题下一句警句,那就是“善良”二字。善良会教会人关爱、奉献、理解、宽容、纯洁……教育孩子,值得关注的不仅仅是考试的分数。有多少人真正地关心过孩子的心灵?关心过善良为什么会流失?我们的教育固然也开设类似于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思想品德”课,但却无不侧重于教育学生要为共产主义献身,做一颗“螺丝钉”;要听党的话,好好学习;要给我们的社会贡献力量等等。这当然是对的,但如果我们的后代不懂得怎么做人,成了才又有什么用?人才人才,先人而后才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格和人性的培养决不能完全依靠上大课、和讲大道理,我们的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性的教育,而且应该让孩子从懂事起就懂得、以善良之心对待人生,这是我们每个人应当追求的心灵境界;以善良之心对待他人,又是我们道德规范的题中之意。善良教育,则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现代社会提倡竞争,竞争若失去了人性善良的底线,就会制造出混乱的、模糊的、错误的心灵追求。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心存善良,做一个善良的人,生活也许会多一些劳碌,但一定会少一点冷漠;也许会多一些别人的白眼,但一定会少一点丑陋。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的发展准绳中,始终坚守着人性的善良。今天,当我们教育孩子如何答对试卷时,同样不应该忘记答对生活中的另一份试卷,那就是要心存善良,有爱人之心、同情之心,有对生命的虔诚。我们只有播种善良,才能收获希望,才能爱满人间,我们的社会才能少几分暴戾之气。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在教育上重新烙上“善良”这一底线吧!
学生只有懂得了怎样做人,才能有更好地发展。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