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教育 > 干部培训 > 校长园地

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发布者:cj_lihua   发布时间:2012-06-12 10:32:04   点击数:


摘  要: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就是“以生为本”,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以效益为主标、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体现了“启发—发现”教学的本质特点,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发展。

    关键词:主体教育;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师生关系

    近年来,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可我们的课堂教学似乎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教学实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没有根本性的减少。仅就教育本身而言,教育主体意识的缺失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对课堂进行真正的革命——让课堂适合儿童,而不是让儿童适合课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以人为本”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就是要“以生为本”,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为本,确立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

    一、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的含义及构建思路

    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就是要“以生为本”,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以效益为主标、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和谐发展的载体以及各种主客体因素和谐统一的整体;让课堂教学焕发出师生生命的能量和活力,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塑造师生完整健全的人格。这也是我们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教学实际情况创立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的初衷。

    (一)以效益为主标:着眼于优化目标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观念的改变是最根本的。教师要把学生看作“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师在制订目标时,要力求具体、明确、适度并留有余地。教学目标可分为必达目标和争达目标。必达目标是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争达目标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可能设置的“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以满足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的需要。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在实践中,我们得到启示:由于不同的教学模式具有不同的功能目标,那么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除了构建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程序外,还应构建同一教学模式的不同程序系列群,以实现不同的目标,或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实现以效率为主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文仅例举了一种基本的操作程序并就此进行探讨。

    (二)以发展为主旨:着眼于发展性的教学过程,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创立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重视个性差异,努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要求教师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念,为每个学生打造个性化的教育。

    (三)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

    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坚持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无论是外显的操作实践活动,还是内隐的思维活动,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活动的形式都要多样,活动的空间要突破学校、书本的局限,要更加具有开放性。教师的“教学”要变成“学教”,学生的“学会”要变成“会学”,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说出“我能行”。

    (四)以教师为主导:着眼于学生的主观感受,营造亲身体验的认知氛围,变“教”为“导”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教师要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着眼于学生的主观感受,引导他们以创新的思维去吸取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

    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索、创新提供情境。例如,教师采用“问题情境法”,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或思维迁移中探求新知。在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亲而未能”的“愤悱”状态时,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获得“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情境体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教”为“导”。

    (五)以训练为主线:着眼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训练

    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明确怎样把学生引导到主动猎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训练过程中去“摸爬滚打”。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力求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立体式结构训练”和“开放性结构训练”达到启迪思维、发展能力的效果。

    (六)以教材为主源:以教材为知识的主要载体,辅以自编教材拓展、延伸

    教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但不是唯一载体。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通过合理的自主开发,优化教学过程。随着学校课程的改革,校本课程逐步纳入课程体系,带来了相应的教学实验研究,如语文学习生活化实验研究,教师通过自编校本课程补充教材,开辟教学辅源。

    二、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和特点

    (一)自主性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1.构建目标,有的放矢

    在目标构建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你想学到什么,你还想学什么”,并适时用“你能学会,你很会学”来鼓励学生。教师要充分把握教学目标,并注意分解,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有机统一,把目标渗透在问题中,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做到有的放矢、注重实效。

    2.自学课本,指导尝试

    教师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自学课本或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尝试,以获得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时,要注意教读、引读、自读的结合。

    教读时,教师要教学生逐字、逐句地把课本读懂、读通。引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让学生在重点、关键处多分析、多思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在自读课本时,学生就有据可循、有法可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3.小组讨论,质疑探究

    学生在自学课本或练习时,必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教师此时让学生小组讨论,旨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小组讨论可以采取同伴互助、前后合作、小组争辩等方式。学起于思,思始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共享、勇于质疑、主动探究。

    4.变式练习,想象发散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灵活、敏捷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作全面、细致的纵横联系,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发展思维、形成技能。

    5.简要概括,优化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把学到的知识用诸如思维导图的形式简明、扼要地概括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构建整体印象。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培养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借助发散思维进行广泛的联想,获得新颖独特的问题解决方案,可以使课堂教学向纵深推进,优化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1.体现了“启发一发现”教学的本质特点

    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以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根据,遵循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转折处、关键处以及自学疑惑处提出一个个探究性的问题,产生学习新知的内驱力,促使其深入思考、探索研究。教师通过适时点拨或组织研讨来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从而使“问题解决”在学习策略的指导下得以完成。这既体现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又激发起学生探究的主动性,诱导出思维的碰撞,使课堂教学在诸多要素的作用下和谐发展。

    2.“双主体”和谐发展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双主体”和谐发展就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发展。自主与创新二者不可割裂。自主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自主的舞台。尽管现代创造学理论认为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但学生的思维大多是浅层次的,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放飞思维,主动求真。教师要切实以教材为主源、以训练为主线,追求和谐课堂、高效教学。

    三、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的策略运用

    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是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教材的主源要素,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

    (一)创设最佳的课堂氛围和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气氛是教学情境中由师生互动而产生的师生共同的情绪状态。我们的做法是:让优美动人的音乐成为催发儿童创新思维的“酵母”,有选择地把“韵律手脑操’引进课堂,激发兴趣,使师生的情绪、情感等达到最佳状态;利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多元的评价语言调节学生情绪状态,辅以亲切的体势语言,从心理上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从而发展学生能力;充分利用图像画面,如投影、挂图、多媒体动画等,把生动的形象浓缩于尺幅之中,给学生以想象的素材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亲其师则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是释放学生思维潜能的金钥匙。教师只有把微笑带进课堂,对学生一视同仁,在心理、情感、学习、生活上多与他们进行沟通,才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任。以宽容的心态、幽默的语言、机智的处变来对待每个学生,教师才能把尊重和信任传递给学生。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人格:认真细致、独立性强、不畏权威、敢于冒险、意志坚定、持之以恒。

    (二)注重“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

    我们所主张的“问题发现”是指尽可能地模拟问题产生的来源和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的乐趣,并用“问题解决”策略解决问题。这一策略旨在改变长期以来学校教育重视“知道是什么”和“知道为什么”,却不太重视“知道怎么做”的状况。

    我们主张合理地把学生需要搞清的知识放入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产生直接的体验。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内容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和图画相结合来展示问题:甲乙两杯水都是100克,甲杯中放入23克糖,乙杯中放入13克糖,请你说一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甲杯水250克,乙杯水20克,甲杯中放入4克糖,乙杯中放入3克糖,哪一杯水更甜些?第一题学生容易得出结果,第二题就难以作出判断。教师可先让学生猜想,然后找准问题的生活切入点来尝试;问题解决后,还可让学生实际品尝,验证结果。

    四、构建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有模式但不等于唯模式

    当我们着力构建一个可供参考的教学模式时,我们只是想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融注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彻底克服接受性教学模式的弊端,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但我们不能刚迈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又跨入“素质教育”的误区——唯模式化。模式本身只提供了一般的操作程序,而非唯一的程序模式。教师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结合实际合理安排,不可生搬硬套、机械效仿。

    (二)重模式构建,更重观念更新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创造个性不仅是方法、程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观念更新的问题,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可能为可实现。“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想得到才能做得到,才能做得更好。

    (三)重“双主体”和谐,克服过分强调自主学习与创新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但要把握好“度”。学生的年龄和知识局限使他们不可能完全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独立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强调自主学习,不应该理解为完全自学,我们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自主性发展教学模式构建朝着健康之路发展。

    《中国教育学刊》2011.03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