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中的社区》教学设计

发布者:cj_llq   发布时间:2012-03-16 15:51:06   点击数:

《变化中的社区》教学设计
教者:于光辉
教材分析:
《变化中的社区》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主题二的第三课,从“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这一主题,学生知道:世界各地都有社区,有人类聚居的地方就有社区。近年来,社区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为学生了解社区提供了一定的感情认识,为学生学习本课题的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
“社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通过上一主题的学习,学生已有初步认知。社区的变化也有所见、有所闻,并通过老一辈的说教有了粗浅的认识,但并没有系统的归纳过社区的具体变化,不够形象化、具体化,更没有上升到社区的变化是社区人劳动和努力的结果这一认识高度。通过采访熟悉的人和事拉近教科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通过课堂活动为学生的情感,认知展示一个鲜活的学习空间,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从社区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体会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社区的进步与发展是许多人劳动和努力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体会社区的进步与发展是许多人劳动和努力的结果。
设计理念:
以“体验今天―了解昨天―畅想明天”为主线,以情感体验、调查访问、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家长参与互动和图片资料展示拓宽了学习内容,开放了教学空间,使学生感受社区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乐,增强作为社区一员的幸福感。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搜集反映社区居住条件、环境的变化、休闲生活、社区变化的图片及资料,进行简单的调查活动。
   2.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为学生鲜活地展示改革开放之前的社区生活。
   3.反映社区变化的PPT课件、歌曲《明天更美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故事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教师课件播放社区变化的图片,以故事的形式把社区的变化内容展示出来,(重点是居住的房子和文化生活的变化)
2、看到全国各地的社区变化如此之大,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观看视频
 
 
 
谈想法
通过故事及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社区的巨大变化,并激发探求的欲望。
二、小组汇报
分享各自了解的社区变化情况
1、你们到什么地方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是谁?
2、小组互相交流课前调查,展示社区居住条件、环境、设施、文化及生活变化的场景的图片及资料。
居住条件小组:
茅草屋—土坯房-砖瓦房-现代化新房(楼房)
锅灶-煤气-电器
火盆-炉子-火炕(墙)暖气-地热
环境(设施)的变化小组:
1、小城镇建设:统一的房屋、院墙及公共厕所等
2、交通:泥泞的土路(靴子)-沙石路-宽阔的水泥路
马车-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
3、农业:耕种工具现代化、机械化
4、新兴公用设施及替换的设施等
休闲、文化、生活小组:
1、家用电器:收音机-黑白电视-彩电-大屏超薄液晶彩电(连接闭路)
2、通讯:捎口信-固定电话-手机-宽带网络
3、从挑水到自家井水到吃上自来水
4、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5、建起了蔬菜大棚,可以吃到反季节蔬菜、南方水果等。
6、购物场所方便快捷
生介绍信息来源及收集信息方式。
 
生以不同的形式汇报收集的资料。
生从房屋的材料、安全、保暖性能、舒适度、附属设施等方面加以介绍。
 
 
 
 
小组长汇报,组员补充介绍。
 
适当展示一些照片或图片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感受社区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乐,增强作为社区一员的幸福感。
三、家长参与互动
家长讲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情况。如:追逐着看电影的故事、挤在一间屋子里看电视、走去县城照相等。从吃、穿、住、行、文化生活几方面进行介绍。
学生听后谈感受
家长的参与互动拓展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忆苦思甜,同时也增强学习内容的生活性和真实性,丰富了教科书的内容。
四、展望未来
师:同学们,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社区的繁荣和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相信有了大家的参与,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来,我们一起畅想一下30年后社区的未来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的畅想为未来的社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卷。
五、总结
大家的畅想可真美好啊!我想你们一定会为自己这美好的愿望去努力的,对吗?
 
 
六、课后延伸
 
小组把设想中的社区以喜欢的形式展示出来。送往社区(村)委员会
激发学生创建美好社区的愿望及行动。
七、结束:
最后在一首《明天更美好》歌曲中结束今天课程,愿我们的社区明天更美好。
 
 
八、板书:
居住

变化

 
 

 


环境

社区

 
 

 


设施
休闲
文化
生活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