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美术 > 美术园地

聆听窗外的声音——回眸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评选活动

发布者:cj_zhangyu   发布时间:2012-03-12 09:11:54   点击数:

聆听窗外的声音
 
新教育提倡“聆听窗外的声音”,对于我们海岛的美术教育教学而言,更需要适时地聆听窗外的那些精彩的声音。在2012年第一期《中国美术教育》的首篇文章中,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钱初熹教授,针对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的评选活动,发表了精辟的见解和论述,促使广大美术教育者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审视我们的美术教学。下面是钱教授的相关论述,让我们细细聆听……
 
回归本体 追求效率 注重创新
——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评选活动”小学组现场教学
钱初熹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201110252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大剧院举办了“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评选活动”小学组的现场评选活动。数百名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小学美术教师进行了现场观摩。
本次活动,共有19节小学美术课进行现场公开教学,其中13节被评为一等奖。从学习领域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有8节(占61.5﹪);“设计·应用”领域有2节(占15.4﹪);“欣赏·评述”领域有3节(占23.1%);从教学对象看,小学二年级1节,三四年级3节,五六年级9节,可见小学高年级的美术课居多;从一等奖获奖教师的所在地区看,他们分别来自西北、西南、华北、东北及沿海地区等,地区覆盖面广。因此,可以认为这些美术课代表了我国目前小学优质美术课堂教学的水平。
一、现场教学的几大亮点
自2001年9月起开始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美术标准》),至今已有10年。全国各地的小学美术教师逐渐改变了以往单向传授的教学方法,导入多样的教学方法,美术课堂上进行着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等各方面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广大美术教师对改革初期过分注重游戏因素、忽视美术本体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逐步摆正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这些特征清晰地反映在获得一等奖的13节小学优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一)凸显美术语言的教与学
这13节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各不相同,教学风格和方法也各具特色,但美术教师重视美术语言的特征却是一致的。
无论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还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这13位参评教师都能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将美术术语,造型规律及原理根据各年级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将本课中所涉及的美术语言一一写(或贴)在黑板上,清晰地加以讲解,并引导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将美术语言运用在在即的创作或对艺术家作品和同学作品的评述中。
例如,在《指墨游戏》(“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湖南湘潭)这堂课中,陈思璐老师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用手掌拍(印)块面、用指甲刻画细节的技法。她先让学生尝试用指墨作画,然后再提出结合黄山风景用指墨的方法来进行表现的要求,将繁复的山水画技法转化为简洁的指墨画表现形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表现,并紧密结合本节课“墨分五色”等美术语言开展评价。整节课首尾呼应,紧扣美术语言开展教学活动。
又如,在《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北京)这节课中,王京燕老师紧紧围绕齐白石的绘画题材、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展开教学活动。她通过让学生欣赏画册中齐白石的多幅作品,用比对的方法来学习区分山水画和花鸟画、昆虫和植物画法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通过视频细心观察齐白石的作画过程。最后,学生自由选择齐白石的一幅作品运用美术语言发表美术评论。整堂课将美术语言贯穿于导入、观赏、探究、对比、分析与评价的全过程中。
(二)引领小学生走进传统美术
在获得一等奖的13节小学美术课中,以传统民族民间美术为教学内容的美术课有8节,占总数的61.5%。其内容涉及中国画的有4节,民间玩具的有2节,面具和木版年画各1节;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有5节,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有3节。由此可见,老师们都十分关注祖国传统美术,在教学内容的精选以及教学方法的开发等诸方面都下了功夫。
例如《泥玩具》(“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山东枣庄)一课,执教者许敏老师将自己收集的全国各地的泥玩具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挑选几件亲手触摸并玩耍,然后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对泥玩具的造型、色彩、艺术特征及其寓意进行赏析。接着,学生在通过视频了解了民间泥玩具两种制作方法之后,分为手工组和模具组,分别体验泥玩具的两种制作方法,最后运用所学美术语言述说本课的收获。本课中,教师创设了泥玩具展览会的情境,使学生对平日里时常见到却不太关注的泥玩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凸显了师生互动的教学特征。结课时,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继承泥玩具的制作方法,发动全国人民,使之繁荣”,切实达到了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立志传承民间美术的教学目标。
又如,在《画扇面》(“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福建厦门)一课中,宗跃风老师精心创设传统美术学习的情境,在扇面上画黄山的迎客松和徽派居民,连洗笔的纸碗上都画上了山水小品,让历史悠久的山水画走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山水画的兴趣。整堂课,教师围绕团扇和折扇上的构图、山水小品的用笔墨展开教学活动,学生们尝试在扇面上经营位置,描绘故乡的山水房屋,体验了山水小品的创作过程。
(三)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何摆正基本技法传授与创造能力发挥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美术教学中的难题。如果教师将技法一步步地传授给学生,时常会导致学生机械地临摹范本,阻碍创造能力的发挥。在本次小学美术课现场评选活动中,这一难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老师们结合所教内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将原本繁难复杂的技能转化为简单易学的方法,让学生们在学会基本表现方法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创作出各具特色的美术作品。
例如《中国戏剧人物》《人物与环境》和《我的家乡——古镇黄龙溪》同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绘画课。在《中国戏剧人物》(上海)这堂课中,王立老师抓住人物动作的关节点,指导学生掌握着人物关节的活动改变人物动作并改变人物性格的基本知识。他还开发了用湿手巾当画笔的方法,再用湿手巾蘸黑画出人物大体形态后,再用细笔勾勒轮廓,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小学生在学习中国人物画过程中时常会遇到的技法上的难题。在《人物与环境》(安徽合肥)这节课中,通过李靖老师的引导,学生了解到人物的动作、方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到创作中。而在《我的家乡——古镇黄龙溪》(四川成都)一课中,张梅老师聚焦于线条这一美术语言。她在详细讲解线条的特点及其组合的基础上,示范了用线条描绘古镇建筑的表现方法,学生根据自己拿到的黄龙溪古镇照片,用线条描绘轮廓,刻画细节,最后将作品组合成一幅《古镇黄龙溪》的长卷。
     又如,《纸雕塑》和《六面怪脸》同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立体制作课。在《纸雕塑》(浙江平湖)这堂课中,彭晓宁老师围绕雕塑这一美术门类,引导学生学习肌理、立体、空间等美术语言,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将一张锡纸变成一件雕塑作品并提炼其主题的方法,最后学生们纷纷将自己的雕塑作品放在与此对应的公共环境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玩一张小小的锡纸起步,到体验肌理的美感、学习立体造型的方法、赋予雕塑作品的内涵、了解雕塑与环境的关系,逐步拓展了教与学的容量,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作能力得到了发挥和提高。而在《六面怪脸》(甘肃兰州)这堂课中,彭正斋老师采用了指导学生看图折纸的方法,每一位学生都折出了六面形体。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选用不同色彩、不同材料对这一基本形体进行夸张、变形和装饰,创作出丰富多彩的面具作品,并展示在图腾柱上。
    再如,在《吸引人的招贴画》(“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江苏无锡)这堂课上,张华老师在导入部分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先让学生用手形拼贴成黄山的迎客松。接着,她采取将图片放大、缩小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远看、近看、细看等多种观察方法,从中学习招贴画的图形、文字、色彩和意义等美术语言。在学生进行创作前,教师提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创作的要求,并介绍了两种工具(大头针和木胶)的用法。最后,各小组学生分工合作,围绕“绿色环保”这一主题,用各种材料和这两种工具,拼贴完成一幅招贴画的创作。整堂课中,教师将有效的学习指导贯穿始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以拼贴为表现手段来创作招贴画的方法。
(四)深入进行审美体验教学
    长期以来,许多美美术术教师认为开展小学阶段的专题欣赏教学活动较难,因此公开课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型居多。本次小学美术课现场评选活动中,有3节“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美术课获得一等奖,这说明小学阶段的专题欣赏教学及其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例如,在《民间玩具世界》(广东广州)这一课中,陈钧老师以舞狮表演导入,激活了课堂气氛,接着通过“摸一摸,玩一玩”“赏一赏,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辨一辨,想一想”等环节,引导学生多角度地体验民间玩具,学习用造型、色彩、材料、表现方法等美术语言来评述民间玩具作品。这堂课中,分层目标的设定别具特色,教师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除了预设重点和难点外,还增设了“兴趣点”,有助于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学会欣赏和评述民间玩具的方法。
又如,在《木板年画》(河北石家庄)这堂课中,王生军老师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以武强木版年画的历史与文化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观赏、比较、思考以及印制、展示等活动,从中学习欣赏和评述木版年画的方法。其中,仔细分析一幅画的图形和寓意,找年画中的色彩并将与之相应的色卡贴到黑板上,以及让学生亲身体验印制年画过程的环节都是本课的亮点。
(五)积极开发电脑美术的教学活动
以往历届小学美术课现场评选活动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电脑美术课都无法展示。本次活动通过现场看录像的方式,展示了《藏书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辽宁沈阳)一课的全过程。
在这堂课中,薛秋老师积极导入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运用绘画软件和数位绘图板、数位压感笔进行藏书票的创作。在讲解了藏书票各要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选用绘画软件中版画、油画、线画、特效等的表现工具,创作一幅自己的藏书票,并指导学生初步接触了电脑美术,为今后进一步运用现代媒体创作美术作品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本次活动的几点启示
与历届小学美术课现场评选活动想必,本次评选现场所展示的美术课凸显了创新教学的特征。在会场上,笔者向前来观摩的美术教师们询问他们的看法。有教师说:原来美术教学设计有那么多的创意,这次观摩开拓了教学视野,获得了很多启示,回去后将积极开展创新教学实验。还有的教师将这次评选活动与上一届进行了比较,认为本届参评的美术课,注重美术学科的本体,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这些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本次评选活动中仍然存在教学预设偏多、生成不够等问题,此外由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需要单元教学的过程,无法参与现场评选活动,这也令人深感遗憾。
近年来,国际美术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20世纪末以视觉文化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其关键词是“审美体验”“创意”和“社会”。结合目前我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得到以下启示:
(一)确定优先发展的教学目标
目前,在一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追求过多的目标,结果适得其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美国学者艾斯纳指出:在各种目标中确定要优先发展的目标。优先性目标的确定,会受到计划在其中发挥作用的情境的竞争。由于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多元的,而学校美术课程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课程目标的制订上,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审美体验、发展创意以及美术与社会的联系,结合每一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明确提出为培养富有创意心灵和深邃智慧的人才打下了良好的目标。
(二)帮助学生发展创意思维
近期,美国的一些美术教育研究人员已经着手界定有效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的特征。他们发现,教学生有创意,是一种蓄意的过程,很像教学生识字或解决数学问题,它不是简单的派发材料。专家型教师破解创意过程,是让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收集有关资料,尝试解决方案,并验证这些是有效的。目前,我国已有一些美术教师开始关注并探究如何在美术课中帮助学生发展创意这一问题,但研究的广度和力度还不够。今后,我们应加强引发学生的创意并将创意加以表达的指导,期待不久的将来能够获得这方面的丰硕成果,以推动小学美术教学向前发展。
(三)结城美术教师的团队
由于美术教师在学校中人数较少,更需要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与合作。这次评选活动彰显了美术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一位参评教师的背后,都有一支团结互助的教师团队。评选活动的组织者在课与课之间留下了15分钟给上课的教师做准备,在团队的努力下,只要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课前准备工作。虽然自己的课表未能参加评选,但为了他人,同样奉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团队合作精神是值得提倡的。
二、 结语
总之,美术新课程改革的10年一瞬而过。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美术教育的远大目标相比,与学生和社会各界对美术教育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加德纳指出:“教学的使命体现在三个方面:(1)给学生介绍过去的经典思想、知识;(2)引导学生对未知的未来做好思维方面的准备;(3)在待人接物和工作方面起到典范作用。但仅仅遵守过去的或者别人心目中的使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适时地重新审视这些使命,3个人化,在必要的时候调整它,还要严格地检视自己是否真正完成了这些使命。”
      今后,面对新的时代挑战和历史使命,我们要走的道路不同于以往。我们将引导中小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将对传统的继承和新时代的创造结合起来,推动文化的再生和民族的复兴,并开创出一条通往世界的崭新的道路。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