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 孙广景 数学课题课例研讨
发布者:cj_jyk 发布时间:2011-12-19 10:41:26 点击数:
观《乘法分配律》一课的思考
——数学课题课例研讨材料
孙广景
一、选题原因
1.乘法分配律在小学阶段的重要地位
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在简便运算中的应用率极高,是后续学习小数、分数乘法分配律的基础.
2.教师教学中的困惑
二、对乘法分配律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关于情境创设
1.怎样的情境更有效
教科书上的情境(贴瓷砖)遭到了很多人的批判,因为根据这一情境学生很难能列出乘法分配律的展开式,即“6×9+4×9”,原因是左右两部分的瓷砖是挨在一起的,如果单纯就是为了解决“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学生很自然的都会选择“(4+6)×9”。所以,也有人提出将左右两部分瓷砖分开,但这似乎又不太符合生活现实(谁家贴瓷砖中间需要留一道缝呢?)。这节课重点是研究“乘法分配律”的,但师生却纠缠在“贴瓷砖”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得不偿失。
张蔼华的情境是“学 校 合唱队购买服装。每 件上衣35 元,每 条裤子25元。买 这 样 12 套 服装,一共要多少元 ?”
石晓莲的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五年五班同学参加军训活动,共排成6排,女生一排有3人,男生一排有4人,五年五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军训活动?”
这样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列式的难度。
2.创设情境的目的——寻找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最大优势就是“情境教学”,让情境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从而拉近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新知之间的距离。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连接学生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这节课的应用题情境,其目的就是为了导出乘法分配律的等式:“(4+6)×9=6×9+4×9”。既然这样,我们可以将解决应用题的5分钟拿出来留给“乘法分配律”。因为情境是为教学重点服务的。
(二)关于教学设计
一、口算:(教师课前板书。)
(2+3)×5 2×5+3×5
(4+6)×3 4×3+6×3
(25+15)×4 25×4+15×4
1. 独立口算,直接写得数
2. 订正并用等号连接
(2+3)×5 = 2×5+3×5
(4+6)×3 = 4×3+6×3
(25+15)×4 = 25×4+15×4
二、总结规律
1.观察并讨论每组等式的特点(可以提出要求,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观察,如“左边算式的特点”“右边算式的特点”)
2.汇报,师生共同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出示并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学生例举等式
(1)指名举例,共同订正
(2)独立写出等式,内化规律,写后同桌互查
4.总结字母关系式
三、练习(略)
四、应用(基本类型)
五、检测
总结规律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到:观察到位,总结到位,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一规律。
三、对概念教学的思考
北师大版教材的概念从不“轻易”出现在课本上。概念教学到底应该怎样教?学生到底应该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
1. 教师到底要不要熟记概念的定义
2. 定义要不要出示
什么时候出示?必须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出示。让学生将定义记录在课本上,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复习,二是也培养了学生做笔记的好习惯。
四、其它需要说明的
(一)学生的口语表达
1. 口语表达是“训练”出来的
2. 口语表达是“坚持”出来的
(二)应用题讲题训练——“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
例:五年五班同学参加军训活动,共排成6排,女生一排有3人,男生一排有4人,五年五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军训活动?
女生一排有3人 男生一排有4人 共42人 一排共7人 共6排
讲:根据“女生一排有3人”和“男生一排有4人”,可知“一排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3+4=7”,再根据“一排共7人”和“共排成6排”,可知“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军训”,列式为“7×6=42”,答“一共有42人参加军训活动。”
共?人
分析法
一排共?人 共6排 女生一排有3人 男生一排有4人
讲:要想求“共有多少人参加军训活动?”,必须要知道“一排有几人”和“共有几排”,这里“共有几排”已经知道,“一排有几人”不知道,要想求“一排有几人”必须要知道“女生一排有几人”和“男生一排有几人”,这两个条件已知,所以我根据“女生一排有3人”和“男生一排有4人”,可知“一排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3+4=7”,再根据“一排共7人”和“共排成6排”,可知“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军训”,列式为“7×6=42”,答“一共有42人参加军训。”
以上两种方法,我建议教师采用“综合法”。
(三)反馈要及时、彻底、到位
目前我校已开始实行小班化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把握每个学生当堂课的学习情况,再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适时进行辅导、补救,这是今后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求,教师必须要做到,这也是为了保证及格率,要盯得住,跟得住,传统的笨办法“过筛子”也得用。
(四)检测题不要流于形式
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检测题,尽量不要占用下课时间,要做好检测题的批改反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