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长海教育专栏 > 主编推荐

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愉悦

发布者:cj_fuhong   发布时间:2011-12-19 09:58:31   点击数:

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愉悦

獐子小学   李颖

一年级是学生正式接受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充满着憧憬,但是他们都是刚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儿童,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而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强制孩子听课,又苦又累,很容易让孩子从小产生厌学情绪。所以,一年级的老师如果能根据孩子的身心特征、兴趣爱好进行课堂教学,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愉悦,从小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孩子们将终身受益。

一、创设情境,化静为动

所谓情境,就是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营造的学习氛围。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生动的情境,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使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现在每个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非常重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过幼儿园的学习,还有许多学生参加过不同层次的学前辅导班。因此,一年级的许多简单的数学内容孩子们早已知道,当课堂中不断出现这些孩子已“知道”的数学知识时,会让儿童失去新鲜感,以至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兴趣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变陈旧为新鲜。

第四单元《分类》第二节《整理书包》,课前我就让学生把书包中的书本都摆在桌子上,开课便由学生亲自整理,亲自体验分类的过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在活动中体会了分类标准的多样化。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  

1、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0的认识的课堂上,多媒体呈现一组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物体个数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从中让学生知道没有可以用符号0”表示,知道0”所表示的物体个数比123……要少。同时,4只小猫钓鱼是一个故事结尾的片断,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完整地编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这不仅了发挥学生的想象,还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述的能力。可爱的小猫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0的认识

2、重视使用直观教具

六、七岁的儿童富有想象,而且千姿百态,激发兴趣,特别容易,尤其是对那些能演示过程的活动教具,更有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针对低年级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把现实中的事物数量关系具体形象的重现到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上升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捆小棒》一课是认识1120的各数,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从本课时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在本部分的内容中又呈现了数的组合,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因此,我出示计数器,介绍计数器,并示范操作,然后再由学生动手拨一拨,说一说。把这些抽象的算式比较形象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而且学得高兴,理解透彻,记得牢固。

3、充分运用学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具体性特征,他们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依赖于真实的实物。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效果,而且改变了那种老师讲学生听得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

例如,教学有几瓶牛奶时,应引导他们将每瓶牛奶转化为“小棒” “小方块” “计算器”等可以操作的学具。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有的小朋友是“一根一根数的”,那么这个小朋友记录的算式应是“911111”;有些学生是“凑十的”,那么他应是“914”。从这些交流中,学生自然会分辨哪些方法简便。小棒帮助学生直观地体会了凑十法;而小方块可以更加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借助计数器可以清楚地看到“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帮助学生逐步发展对位值概念的理解。

根据孩子的特点,老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一些操作性的学习,寓教于玩,使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发展了学生的动作思维,达到了乐学和会学。
   
三、适时地开展游戏竞赛

争强好胜是孩子的特点、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久,因此他们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容易注意力分散,思维松懈,出现“各忙各的”现象。此时形式多样的游戏和竞赛可以说是让孩子变主动的法宝。孩子们在“比”和“玩”中得到表现自我的机会,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疲倦,让孩子主动地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在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 以内数的认识》中,我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等,让他们边玩边数数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6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1名是几号运动员?等等……”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中学 会了110各数的认识。又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我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我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又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可采用“抢红旗”、夺冠军谁是口算大王等方法。对疑难问题采用打开智慧锁,摘取智慧果老师比一比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利用电脑开展“摘星星、吃果子、钓鱼、捉螃蟹”等各种有趣的活动,把枯燥乏味的计算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了知识,增长了智慧,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不断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设计开放性的练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练习的设计作到目的性强,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形式新颖。一题多解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例如:《教室》一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学生可以说“往前走,到路口左转”;还可以说“往前走,到路口右转,再到路口左转。”又如《整理书包》中的“分人物”一题,学生一般能说到按年龄分、按男女分,鼓励学生想一想还有那些分法?学生还能说出按戴帽子与不戴帽子、按烫头与不烫头、按戴眼镜与不戴眼镜、按扎辫子与不扎辫子、按戴花与不戴花等许多不同的分法,进一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通过这些形式的练习题,变学生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五、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可以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如让学生说说我们所在的年级一共有几个班级?你在第几个班?”“我们的教室有几扇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几枝铅笔……”等等。再如在教学物体分类后,问: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形体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吗?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能举出书本、抽屉、鱼缸、冰箱等数不胜数的例子。通过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数学教学的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如教学乘车时,教师可以把书上的静止画面转换成游戏形式,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然后,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从我们学校出发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出开车的声音)步行街到了,停车(下车2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8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7人里面去掉2人(要用减法算),又上3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让我知道: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