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岛学生厌学之我见
发布者:cj_fuhong 发布时间:2011-12-19 09:47:41 点击数:
关于海岛学生厌学之我见
长海三中 林静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厌学一般指厌学情绪,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这种风气日趋严重。在此,我对海岛学生厌学形成原因进行以下分析:
1.自身因素
在这些厌学学生中,有大部分学生之所以每天来学校学习,完全是因为其他同龄人都在学习,他们是随大流才待在学校,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导致学习困难,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另外,还有一些学生由于过分担心成绩不理想或由于成绩不理想导致父母的责备甚至打骂,老师的批评以及同学的嘲笑,从而导致对于学习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久而久之转化为厌学的心理。
2.学校因素
传统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适应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固有的弊端和教师家长制的作风,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素质教育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升学率仍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相应地,有些教师也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沉重的课业负担,枯燥的学习过程,严厉的教师批评,共同把学生推向了厌学的深渊。
3.家庭因素
一些家庭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地出现,这类学生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养成了孤僻、任性、贪玩、专横、说谎、狡辩等坏习惯,情感受到伤害,致使这类学生对生活、学习丧失信心,更谈不到乐趣了。
海岛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孩子的养育问题落在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上一代人身上,这代人素质普遍不高,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也不敢“育”,因此隔代教育往往会导致学生不勤奋、怕艰苦、没规矩等。
另外,由于家长素质不高,教育子女的方法、管教方式、教育思想都存在着偏差。在海岛,一些家长认为知识再多也不如养海产品、经商来的实惠,这种态度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根据上诉因素,要改变学生厌学的状况:
1.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治理厌学的内动力。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和爱好。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让学生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让学生接受同桌和周围同学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这样在爱抚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乐学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2.树立新型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治理厌学的启动力。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要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
3.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治理厌学的凝聚力。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使他们半途而废。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从而表现出坚毅、顽强的勇气。就社会而言,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使广大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少一点思想压力,多一点进取精神,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