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几种关系的思考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1-12-05 09:49:01 点击数:
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几种关系的思考
一、CAI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多以讲授为主,借助的媒体主要是书本、口语、文字、黑板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系统知识的传授,力求将问题讲深、讲透,强调学习进程的“统一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一种融合图、文、声、像为一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了课堂,它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那么,我们是否就认为:CAI可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这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来分析。
大家知道,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对汉语的学习重在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又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另外,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学科也不同。其他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CAI中的图、文、声、像永远替代不了语言文字本身。
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同样,给“床前明月光”配上一个画面,那会如何呢?“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也给一个画面,情形又将怎样?语文的美,就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画面,因为它的直观性,反而堵塞了想象空间。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在今天看来仍是有一定意义的。
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是根本,因为它遵从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对于培养语感、提高能力起到了坚实而有效的作用。那种片面夸大CAI的作用,以为CAI可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的认识是错误的。当然,CAI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补充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辅助了传统教学,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CAI的优势,并继承传统教学的长处,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语文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二、CAI课件与文本的关系
文本就是课本,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体现,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用书和教学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在CAI的实际运用中,大量的课件忽视了多媒体与文本的结合:有的只是课本的一种简单翻版,是电子读物,成了无效的代替;有的又完全背离了课本,“应景”、“作秀”痕迹明显,于语文教学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达不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的教育目标。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文本的阅读,制作的CAI课件,要吻合“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的“文本”思路。
1、立足文本
如今的公开课,教师多是要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师常常不是在课文本身的“内容”上用真力,用苦力,而是在“形式”上下功夫。
笔者曾听过一节关于鲁迅先生的《雪》的多媒体公开课。一开始,教师就以彭丽媛的《我爱你,塞北的雪》VCD影音入题,结尾又以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结题。教学内容“有声有色”,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可实际问题是:这样多的“雪”与鲁迅的“雪”有什么关联?把这么多的“雪”,一股脑儿地抛给学生,鲁迅的“雪”处于何种位置?学生自己心目中的“雪”又处于何种位置?运用CAI课件,固然可以使文本内容更生动、更形象。但是,我们也须知“任何生动形象的教学,最后都要落实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上去”的教学理念。这堂课由于过于花哨,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CAI每播出一首曲,每闪现一幅画,学生都会新奇好长时间,而学生本应放在课文本身的精力被消耗尽了。对学生来说,“新奇”、“热闹”过后却是过眼云烟,学生对课文一知半解,不得要领。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没有从文本出发,未能以语言文字训练为核心。它脱离了语文学习的本质,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程。
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文本的阅读,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立足文本,认真分析教材,精心备课,然后再将媒体与文本相结合,制作出适合文本、适合自身的多媒体课件,为课堂教学服务。
2、超越文本
早有专家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等同。”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和集成性,它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了学生学习的外延。
例如,八年级上册中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与《故宫博物院》两篇课文都涉及到中国古典建筑(前为圆明园,后为故宫),虽立意不同,但对古典文化遗产的态度,都可作为这两课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而了解历史知识,了解人类文化成果,了解后人对文化遗产的态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一堂网络资源搜索课,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先确立各组上网搜索的目标,然后分工合作,最后下栽整理资料。短短一节课,学生汇集了大量信息,建立起自己的“圆明园”和“故宫”的资料库。内容涉及到建筑的年代、方位、设计方案、规模、材料、历史变迁、相关文献等等。为课堂教学作好了充分准备,有力地支持了课堂教学。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了课程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学习的内容超越了文本,它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回归文本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给学生带来形象生动的感受,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生动形象”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由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尽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学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所以,我们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时,还要实现文本的回归。当我们读过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时,就会被诗人用词的匠心所打动;当我们读过《红楼梦》中“一从二令三入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诗句时,就会了解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变化和她的结局。而这些文字中的意蕴,都不是CAI课件的再造画面所能给予的。
三、CAI应用中的人机关系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欢迎,并得到充分利用。我们在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还要注意处理好人(教师、学生)、机关系。这是上好多媒体课的关键。在处理人、机关系时,我们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1、以教师为主导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的主导是教师,而不是教导装置。”在CAI应用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主导性地位,而多媒体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只起到辅助性作用。
目前,在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尤其是公开课上,一些教师因为担心操作失误,或是为了使用方便,常常将CAI课件设计成“顺序性结构”。教师在教学时,只需轻轻点击鼠标,课件便依次播放。这样的课,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和课件的讲解员,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附庸”。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则成了教师的课件演示课,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这也是目前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过程中的怪现象。
事实上,任何媒体都是中性的,决定教学效果的不是媒体本身,而是使用媒体的方法,即教学设计。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而不能由教学媒体来主宰教学内容。另外,我们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因“课”制宜,对课件的内容,课件呈现的时机,课件呈现的次数作恰当的处理。在课本知识的延伸处,课堂教学的关键处,思维发展的障碍处恰当使用CAI课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形成一种良好的“机随人转”的多媒体课堂秩序。
2、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确立了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如果教师讲课的方式方法不能吸引学生,常常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却集中不了注意力听课的情况。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局面,它能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也有一些不尽如意的现象。如教与动物有关的一类文章,开头必有一段动物世界的影片,还美其名曰“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其实,在此类课堂中,维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只是短暂的音乐、图片和视频。我们收获到的只有学生一时的“欢呼”,未能从心灵上给学生带来触动和震撼,未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此类课堂教学之所以令人感到无趣,主要原因在于:多媒体的应用只是为教师的教服务——为了教师更方便、更快捷地传授知识,多媒体只是停留在“辅助教”这个层面上。它和其他教学工具一样,沦为了教师的“教具”,而没有能够成为学生的“学具”,这正是此类课堂教学的硬伤。
好的语文课应该有情感的交流、创造的快感和探索的乐趣。它要求教师和学生摆脱可见预设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和教师教的创造性,给教学的双方都带来快乐。
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强大的优越性,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它毕竟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将CAI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CAI的优势,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制作出合适的多媒体课件,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合理使用之。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放射出多彩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