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长海教育专栏 > 主编推荐

走进生活 快乐学习

发布者:cj_fuhong   发布时间:2011-07-14 15:04:20   点击数:

走进生活  快乐学习

长海县教师时候学校 张淑秋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制组通过调查和研讨达成共识: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实际的《思品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这样的教学无法与儿童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也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

【关键词】生活  主动 快乐  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制组通过调查和研讨达成共识: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和确证而流于形式。实际的《思品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这样的教学无法与儿童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也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让儿童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1、走进生活,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能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找到一条通向社会生活的道路。

例如,教《家乡人生活的变化》这一课时,我首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让孩子采访爷爷、奶奶,了解家乡以前的状况;一组收集、整理家乡现状的资料。上课伊始,两组学生分别汇报调查情况,通过对比,让学生讨论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他们很快说出自己的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2、走进社会,学会实践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对教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学生品德形成尤其重要。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拓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社区民主生活的启示》时,我让学生以假日小队为单位,利用双休日带着问题进行调查采访活动。其中一个小队的调查提纲是:社区是怎样进行管理的?当居民违反居民公约时,社区会怎样处理?怎样处理邻里纠纷?社区对小学生有哪些要求?通过调查活动,同学们锻炼了沟通交往能力,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对班集体建设也有了新思考,可谓是一举多得——如果是在课堂上进行单纯的说教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创造轻松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1、激发兴趣,体验成功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程。这种性质,决定了它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教师可以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教学《让我们学会合作》一课,我把学生带到操场做两人三足比赛游戏,两个人把其中的一条腿绑在一起往前跑,只有协调一致才能赢得比赛。学生兴趣盎然,在一片笑声中,我让学生思考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事情还有哪些?学生例举了很多,像拔河比赛、划龙舟、做手术、大合唱等等,最后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能产生超过个人的力量,合作能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合作能为集体赢得荣誉,合作能给我们带来愉快的体验……这样身体力行所获得的体验会内化成实际行动。

    2、丰富资源,倡导自主

    现代是信息极其丰富的时代,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大量的信息资源为思维环境的广度、深度提供了延展的空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若能激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就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要敢于冲破教科书的狭小范围,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如在讲《首都北京》一课时,学生除了阅读教科书的内容外,还充分利用图书室、互联网、生活经历等收集大量资料,对北京进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学生从北京不仅是个历史古城,还是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两方面收集资料。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有去过北京旅游的同学还拿来了照片进行相关知识介绍,那种自豪感溢于言表。这种知识拓展的学习方式,学生很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收获颇丰。

    3、组织讨论,学会交流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非常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构建一种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终身的学习模式。小组讨论作为合作性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能力。讨论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如教学《炎黄子孙的心愿》一课,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自己想家或想亲人的感觉,然后讨论《静夜思 》、《天净沙 秋思 》、《游子吟》等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再体会《乡愁》的思想感情,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明白了: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台湾人民也非常思念家乡(祖国大陆)和亲人。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我们在教学中,应着力引导学生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 关注资源、学科与课堂的整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3] 鲁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想     

                                               责任编辑:于淑华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