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教育 > 校本研修经验交流

听陈大伟老师讲座有感

发布者:cj_sfy   发布时间:2011-07-07 09:15:24   点击数:

听陈大伟老师讲座有感
大长山小学   杨峰
   听了陈大为老师的讲座,从听课到观课,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和陈大为教授的进一步接触,更加了解了观议课的内涵。我想,就以这个来谈点感想
 从听课到观课在传统的听课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坐在教室的后边,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教态是否自然,媒体运用是否恰当,在这里也有的成分。我们也重视了学生,看学生的发言是否积极,精神是否饱满,从学生的回答问题状况看老师的引导是否恰当。我们过多地关注了教师的行为表现,看学生的表现也是为了评价老师的教学效果。有些不太认真的,干脆,拿个本,记几下老师的板书,了事。听课嘛,听了就行了,只要带着耳朵。好多时候讲课老师一让学生自已操作一会儿,我们就感觉无事可做,讲课老师一开始让学生练习,我们听课者就可以离席了,老师不讲了,我们也没有听的必要了呀?
 引入观课的概念,其实是一种理念的变化,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我们可以站起来,看看学生们在做什么?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这些观课老师,可以不必再那么规矩。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是正确,引导是否是得当,组织是不是有效,看学生是不是学生有趣,老师教得是不是有效。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在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更需要我们站起来看一看,学生究竟是怎样学习的?他的学习属于什么类型,老师该怎么引导?我们献课老师引导得好不好?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总之,由听评课到观议课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转换的问题,更是一种理念的更新。我们要的是对听评课内涵的丰富,而不是为了更改一个名字。也许观议课的名字不会被采用,但是这种新的内涵一定要加进来。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