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有所观,议有所议
发布者:cj_sfy 发布时间:2011-07-07 09:08:44 点击数:
观有所观,议有所议
————骨干培训体会
5月24日,我观看了由陈大伟老师的讲座光盘,收获颇丰。我对观课与议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观课是议课的前提与基础,只有经过认真地观,才能有重点地议。否则议课则成了空谈。
观课时,我们应当有侧重点,首先做到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是教师,还应包括学生。而且,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关注教师,就偏离了主旨。其次,我们还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了解教师所想的,所做的,这样才能更加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与此同时,考虑教师的教的效果。再次,我们在观课时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授课人,我会怎么做,我会怎么处理这个环节。真正做到想他人之所想,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课后议课是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达给授课老师,同时,更应该倾听授课老师的想法,倾听别人的评议。课后议课应当围绕主题与差异展开讨论,进行“病理”诊断与分析,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其他教师的成功做法进行对照,在此基础上开出初步的“处方”;第二阶段是小组之间围绕主题展开平等对话。针对主要问题寻找对策,成员之间围绕主题展开深入会谈,达成共识,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不同性质的课的评议侧重点就应该不同:研讨性的听课评课,应该突出一个“研”这一重点。观摩性质的课,在评议时应该突出一个学字。因为凡是用来观摩的课,一定是经过反复推敲与试验的,应当具有许多有价值的方面,在评议时,就不能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而应当积极挖掘有意义的方面进行推广。
这次的光盘培训,把我从一个单纯的上课者引导到一个看课者,评课者的角度,角色转换了,收获了不同的理念,让自己变得更加全面。
广鹿小学 张佳一
201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