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教育 > 校本研修经验交流

听《有效观课议课》有感

发布者:cj_sfy   发布时间:2011-07-07 09:02:57   点击数:

听《有效观课议课》有感
长海三中 李晓莲
陈大伟老师的《有效观课议课》的讲座,不但传授了观课议课更好地促进和实现教师发展的理论知识,也传授了观课议课的实践操作方法,让我学习中不知不觉成为了思想的参与者,学中思考,学中感悟,真是受益匪浅。
起初听到“观课议课”,认为无非就是听课评课,后来才发现二者并非整齐划一。观课议课与听评课相比,“观”一方面强调多种感官和一定观察工具的运用;另一方面是对多种感官带来的多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语言和行动、情境与故事、状态与精神都是观察的对象。“观”强调“面向事实本身”。“议”不是下结论,做判断,而是在“观”所得到的信息基础上与参与者展开对话、讨论和反思的过程。如果说“评”的过程是写句号的过程,“议”的过程则是更多地运用句号质疑、探询和发现的过程。“议”以参与者的自我解放为手段,以发展教师的自由为目标。听评课侧重于评价功能,往往呈现“一言堂”的局面,众多的是“听众”。在这种氛围里“一节课”定终身。做课教师使出“浑身招数”,动用“十八般武器”,轰轰烈烈的投入到活动中,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可观课议课是有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以课堂教学事实和现象为教师之间谈论的话题,紧紧围绕事先确定的主题展开讨论,议课者首先要自助,而后才是互助,并针对观察有目的的进行反思。以“假如我来上”的“共在同行”介入活动之中。在这里没有了领导被领导的从属关系,更多的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是其中主角。其主要目的不在于为参与者提供思想,而在于促进参与者思想,并根据自己所获得的新思想采取新的行动。
感悟之一,观课议课关注学生发展
以前,我们在听课时所关注的都是讲课的教师,老师讲的是否生动形象,是否条理清楚,是否目标明确,是否引人入胜,上课过程是否环环相扣,这些都是听课者对讲课老师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主要评价依据。评课时都习惯这样说:这节课老师能够认真备课,准备充分,课堂气氛活跃,时间安排合理,还有板书合理工整,学生配合良好,作业布置合理,老师基本功扎实等。表面看来听课者上课听的挺认真,评课老师评的也挺负责任,但现在仔细想来中间是否少了些什么,而作为课堂的主体、主要参与者——学生怎么只字没提呢?
 观课其实是一种理念的变化.正如陈老师所说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我们可以站起来,看看学生们在做什么?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这些观课老师,可以不必再那么规矩。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是正确,引导是否是得当,组织是不是有效,看学生是不是学生有趣,老师教得是不是有效。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在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更需要我们站起来看一看,学生究竟是怎样学习的?他的学习属于什么类型,老师该怎么引导?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可以争论。其次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注意,这里提评价重点必须转向,并不是完全忽视或否定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情况)。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质疑,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关键还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激发、学业水平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推进有效教学
钟启泉先生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的效益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我们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有“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议课中的“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为了“同在共行”的追求和目标,议课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你来教……”“假如我来教……”“假如你来教……”它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摩授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以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而“假如我来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
“假如你来教……”规定了观课议课教师“共在同行”的参与方式: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实践角度、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它是在现有实践基础上,提出新的可能,探讨新的可能,使参与者有机会在多种可能中理解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假如你来教……”同时赋予了所有参与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利,在这样话语结构中,没有谁的意见有被免于质询和被讨论的特权。
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的设计和实践:
首先,在思想上坚持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就是以学考察教,以学改进教。它强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通过以学论教,实现有效教学。
其次,在路线上从学习效果入手。与“教师的教育假设→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果”教学路线不同,观课议课的“以学论教”采用一条逆向路线:从学的效果考察入手,思考学生应有的学习行为;再从如何引起学生学习行为思考教师应有的教的行为;从此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在反思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它强调议课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紧扣教学效果,探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再次,在方式上要求到学生身边去。“到同学身边去”是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要求。“到同学身边去”的主要作用当然是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附带的作用则是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实施配合、进行帮助。这种参与,有利于培养参与者彼此的合作精神。了解学生另外的方法是请学生提供课堂教学的信息,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
观课议课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通过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促进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陈老师的《有效观课议课》也使老师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一定要更积极、更有深度地参与到观课议课的活动中,为成为一个幸福而优秀的研究型教师不断修炼!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