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陈大伟教授“有效观课、议课”有感
发布者:cj_sfy 发布时间:2011-07-07 09:01:01 点击数:
观看陈大伟教授“有效观课、议课”有感
长海一中 英语组 刘延君
我校于五月十八日下午,组织县骨干教师,看了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视频,怎样观课议课,回答了我很多的困惑与不解:什么是观课议课?怎样观课议课?陈教授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形象的比喻,案例的运用,都让我回味无穷,记忆犹新。陈教授的理念很新,把我领进了另一番新的境地。
一、从听课到观课
在传统的听课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坐在教室的后边,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教态是否自然,媒体运用是否恰当,在这里也有“观”的成分。我们也重视了学生,看学生的发言是否积极,精神是否饱满,从学生的回答问题状况看老师的引导是否恰当。我们过多地关注了教师的行为表现,看学生的表现也是为了评价老师的教学效果。有些不太认真的,干脆,拿个本,记几下老师的板书,了事。听课嘛,听了就行了,只要带着耳朵。好多时候讲课老师一让学生自已操作一会儿,我们就感觉无事可做,讲课老师一开始让学生练习,我们听课者就可以说说话,聊聊天了,老师不讲了,我们也没有听的必要了呀?
引入观课的概念,其实是一种理念的变化,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我们可以站起来,看看学生们在做什么?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这些观课老师,可以不必再那么规矩。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是正确,引导是否是得当,组织是不是有效,看学生是不是学生有趣,老师教得是不是有效。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在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更需要我们站起来看一看,学生究竟是怎样学习的?他的学习属于什么类型,老师该怎么引导?我们献课老师引导得好不好?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二、从评课到议课
过去的评课,被评者往往成了靶子,任人纷说。前段有人总结说评课者有四种类型,一类是“说一个人的灵魂”,有思想高度。他们专评“上课要用什么样的理念”、“要如何与生活联系”、“要体现什么思想”等等,这就等于在说一个人的灵魂。这种人的评课,往往让听者一头雾水。一类是“说一个人的骨头”,很实在。他们专评“课程是什么,课程要求我们怎么做,怎样落实课程才能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如此等等,这就等于在说一个人的骨头。这种人评的课,往往让听者容易接受,点到处了。一类是“说一个人的肉”,专评“教学环节如何啊,哪里时间用太长了,哪个练习设计如何啊”等等,就等于在说一个人的肉。最会评一个人身上哪里肉长得多了些,哪里长得少了些。往往这种人评的课,听者很容易获得具体改的方法,但是下一场再开始,听者还是回到原点上。一类是“说一个人的皮肤”,专评“老师哪句话说得如何如何”、“老师哪个环节做了哪个行为如何如何”等等,就等于在说一个人的皮肤。最会评一个人的皮肤黑了些还是白了些。这是认真评的,而校内的评课往往是要么言辞尖锐,要么是老好好,所以老师们抱怨说我们的评课是流于形式,浪费时间。好多时候是献课者因劳动得不到承认而痛苦,评课者的评议得不到被评者的认同而沮丧。有时一好百好,还有时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一认真分析,再好的课缺点一被放大,便让人觉得瑕疵是那么明显,挥之不去。如果是真正站在上课者的立场上,跳出讲课人的思维框框,找出被评者的最近发展区,在最大限度地维持原执教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则是对被评者最大的帮助。我们的议课就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个,参加议课的老师,地位是平等的。献课老师不再当缺席的被告而被宣判,他有辩护权,而且首先解释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专家、同事们不再当作局外人去挑毛病,而是这点不好,你说说怎么不好,应该怎么改,为什么这么改。然后大家共同商议,决定哪点需要怎么改。下次遇到此类问题该怎么解决。甚至可以马上试验,验证改得是否恰当。
总之,由听评课到观议课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转换的问题,更是一种理念的更新。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评课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