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信息技术教研 > 学科交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1-05-17 08:48:12   点击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的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主要讨论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和目标,并对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探讨了几种实现的策略和分别在多媒体课堂环境、校园网络环境、因特网环境和网站开发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这是指学与教的活动要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等,学与教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 、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这里包括三层意思:
 
   (1)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师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学习资源;
 
   (2)充分利用全球性的,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数字处理的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中;
 
   (3)利用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评议、分析、讨论。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使学习空间变得无围墙界限了。教育信息化还为人们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终身学习就是要求学习者能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要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要使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作业协同化,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学习的培养目标。
 
  2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为终身学习带来了机遇;但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把把终身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才能够理解信息所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培养学生形成所有这些必备技能和素养的有效途径。
 
  有学者认为信息素养是指“能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我们认为,信息素养应包含着三个最基本的要点:
 
    (1)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 
 
    (2)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
 
    (3)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3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1) 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2) 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
 
    (3) 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
 
    (4) 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宗旨是要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因此,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组织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研究十分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符合如下基本要求:
 
    (1) 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
 
    (2) 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
 
    (3) 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
 
    (4) 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为了达到前面提到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包括:
 
    (1)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自然、社会、文化、各种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2)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
 
    (3)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的方法;
 
    (4)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5)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6)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
 
    (7) 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中进行课程学习,因对其利用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为如下三种基本方式:
 
    (1) L-about IT方式,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目前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课程知识,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结合信息检索课程内容,把检索语文、数学资料作为学生练习;
 
    (2) L-from IT方式,即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辅助工具;在这种方式中,最常用的模式是“情境--探究”模式。 
 
    (3)L-with IT方式,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即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工具和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根据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应用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和“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