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环境中教研员做什么
发布者:cj_sfy 发布时间:2011-04-07 08:16:25 点击数:
新一轮课程改革面临的难题之一是新课程理念难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2004年3月昌平区成为国家级课题“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实验区,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校本教研制度是三级教研网络的发展,是教研工作从自上而下为主向自下而上为主的转移。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校、片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得如火如荼之时,作为实验区的教研员,曾一度陷入迷茫与困惑:在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研环境中,教研员做什么?
经过不断学习、思考、探索与实践,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最初的迷茫与困惑逐步走向新颖与深刻。教研员作为研究、指导和服务于教学的主体,作为新课程实验的参与者、合作者、探索者,在各级各类校本教研活动中,绝不仅仅是旁观者,其角色不可或缺,其作用不可替代。
在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中教研员要善于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对校本教研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教研工作的新机制,根据学校的需要以及课程改革的实际研究问题,开展工作,引导广大教师自己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与教师一起解决问题。下面仅以我区教研员两年来在这方面的探索、实践,诠释校本教研环境中教研员角色的转变与作用的发挥。
校本教研制度是三级教研网络的发展,是教研工作从自上而下为主向自下而上为主的转移。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校、片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得如火如荼之时,作为实验区的教研员,曾一度陷入迷茫与困惑:在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研环境中,教研员做什么?
经过不断学习、思考、探索与实践,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最初的迷茫与困惑逐步走向新颖与深刻。教研员作为研究、指导和服务于教学的主体,作为新课程实验的参与者、合作者、探索者,在各级各类校本教研活动中,绝不仅仅是旁观者,其角色不可或缺,其作用不可替代。
在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中教研员要善于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对校本教研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教研工作的新机制,根据学校的需要以及课程改革的实际研究问题,开展工作,引导广大教师自己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与教师一起解决问题。下面仅以我区教研员两年来在这方面的探索、实践,诠释校本教研环境中教研员角色的转变与作用的发挥。
一、在区级教研活动中起引领、示范作用
新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遍地开花的时期!各种理论相互激荡,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交织:提倡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求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又要求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
面对新课改,教师的心中充满了迷茫。学校教研组活动的开展虽使得教师在小的范围内相互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水平相差不多,往往陷入同水平的重复,尤其是在一些重大课题上,认识不清楚就无法取得研究成果鉴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员作为专职业务指导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广大教师释疑解惑,指点迷津,让他们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这就要求教研员在区级教研活动中,从学校实际出发,针对教师教学、教研组活动中的共性问题开展工作,为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面对新课改,教师的心中充满了迷茫。学校教研组活动的开展虽使得教师在小的范围内相互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水平相差不多,往往陷入同水平的重复,尤其是在一些重大课题上,认识不清楚就无法取得研究成果鉴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员作为专职业务指导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广大教师释疑解惑,指点迷津,让他们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这就要求教研员在区级教研活动中,从学校实际出发,针对教师教学、教研组活动中的共性问题开展工作,为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做好新课程理念的解惑者。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面对新课改,教研员与时俱进,组织丰富的教研活动,在实践中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创设一个个新颖的教研方式:主题研讨式、课例剖析式、连环跟进式、任务驱动式、项目合作式……引导教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见多才能识广”,“闭门造车”永远也不可能培养出优秀教师。教研员本身要有开放的意识,交流的渴望,勤于带着教师 “走出去”,乐于请名师“走进来”,注重专家引领,牵线搭桥,请市级乃至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走近教师、走进课堂,参加听课、评课,专家们有针对性地为教师们开展专题讲座,为校本教研工作出谋划策,指明方向,并对教师集体和个人专业化发展给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教师明明白白搞研究。不同的专家提供给我们不同的教育视界,提升着我们的智慧。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面对新课改,教研员与时俱进,组织丰富的教研活动,在实践中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创设一个个新颖的教研方式:主题研讨式、课例剖析式、连环跟进式、任务驱动式、项目合作式……引导教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见多才能识广”,“闭门造车”永远也不可能培养出优秀教师。教研员本身要有开放的意识,交流的渴望,勤于带着教师 “走出去”,乐于请名师“走进来”,注重专家引领,牵线搭桥,请市级乃至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走近教师、走进课堂,参加听课、评课,专家们有针对性地为教师们开展专题讲座,为校本教研工作出谋划策,指明方向,并对教师集体和个人专业化发展给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教师明明白白搞研究。不同的专家提供给我们不同的教育视界,提升着我们的智慧。
2.做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示范者。
教研员和教师之间要做到心灵相通,两者之间才能有效沟通、充分交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一方面,对新理念的理解尚未透彻;另一方面,多年的教学传统与习惯他们难以抛舍。什么样的课堂符合新理念?什么样的课是新课程优质课?这就需要教研员有所作为,不仅会说课、评课,还要勇于走上讲台,送课下乡,送课到校,亲自为全区学科教师上课题实验示范课,上教学观摩课。切身体验教师的甘苦悲欢、迷茫与困惑;切身体验新课程,主动做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示范者。教师在实际观摩中领略到“用了信息技术手段不等于就做到了整合”,明确了“小组学习不等于合作学习”,理解了 “实施最重要”……教师在具体的课堂中明白新理念,在真实的课例评析中理解新理念,从而自觉地在课堂上实践新理念。在甘苦与共中,教研员与教师共同体会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教育乐趣。教研员更加注重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和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更加尊重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并更善于发现教师教学的优点和长处,更乐于与教师一起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
教研员和教师之间要做到心灵相通,两者之间才能有效沟通、充分交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一方面,对新理念的理解尚未透彻;另一方面,多年的教学传统与习惯他们难以抛舍。什么样的课堂符合新理念?什么样的课是新课程优质课?这就需要教研员有所作为,不仅会说课、评课,还要勇于走上讲台,送课下乡,送课到校,亲自为全区学科教师上课题实验示范课,上教学观摩课。切身体验教师的甘苦悲欢、迷茫与困惑;切身体验新课程,主动做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示范者。教师在实际观摩中领略到“用了信息技术手段不等于就做到了整合”,明确了“小组学习不等于合作学习”,理解了 “实施最重要”……教师在具体的课堂中明白新理念,在真实的课例评析中理解新理念,从而自觉地在课堂上实践新理念。在甘苦与共中,教研员与教师共同体会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教育乐趣。教研员更加注重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和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更加尊重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并更善于发现教师教学的优点和长处,更乐于与教师一起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
3.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引领者。
昌平区近几年信息技术条件发展迅速,在山区校,多媒体进课堂已不再是梦想。然而普通校和示范校、山区校和城镇校教师之间信息技术水平差距较大,因不会用或不能有效运用现有的条件,而导致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现状,政治教研组以中心组为智囊核心,进行新课程下的网络教学试验研究。以(信息技术水平较好的老师)1﹕3(信息技术水平较弱的教师)的比例从城区校和农村校(共17所学校)中选拔17名教师(每校1人),组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讨班。教研员与信息技术人员联手,分别从学科教学和技术层面对这部分教师进行重点培训,并以任务驱动教师学用结合,让教师把初一年级教学内容按课分领,边学边做;在教研活动中,由17位教师分别向全体教师交流设计思路,制作方法和技巧,在资源共享、共同完善中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现在初一年级各课均已由课题组老师以网络课件形式做成丰满完备的教学资源库。为提高教师整合的水平,还多次邀请信息中心的老师走进政治课堂,参与网络教学研究课的备课过程,从技术与整合层面提供有力支撑。现在这17位教师分布在初中各学段,带动了整个初中政治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和资源的建设。
昌平区近几年信息技术条件发展迅速,在山区校,多媒体进课堂已不再是梦想。然而普通校和示范校、山区校和城镇校教师之间信息技术水平差距较大,因不会用或不能有效运用现有的条件,而导致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现状,政治教研组以中心组为智囊核心,进行新课程下的网络教学试验研究。以(信息技术水平较好的老师)1﹕3(信息技术水平较弱的教师)的比例从城区校和农村校(共17所学校)中选拔17名教师(每校1人),组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讨班。教研员与信息技术人员联手,分别从学科教学和技术层面对这部分教师进行重点培训,并以任务驱动教师学用结合,让教师把初一年级教学内容按课分领,边学边做;在教研活动中,由17位教师分别向全体教师交流设计思路,制作方法和技巧,在资源共享、共同完善中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现在初一年级各课均已由课题组老师以网络课件形式做成丰满完备的教学资源库。为提高教师整合的水平,还多次邀请信息中心的老师走进政治课堂,参与网络教学研究课的备课过程,从技术与整合层面提供有力支撑。现在这17位教师分布在初中各学段,带动了整个初中政治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和资源的建设。
4.做好教研组长成长的促进者。
学科教研组,实际是一种联合体,这种联合体,由于教师整体水平的不同,有强强联合,有强弱联合,有弱弱联合。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联合体,教研组长在其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水平影响甚至决定着教研组的活动水平和效果,从而影响着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教研环境中的教研组长尤其应专业知识过硬,有奉献精神,善于寻求支持,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营造 “以彼此的进步为荣,而非以彼此的吹捧为乐”的和谐共进的研讨氛围,善于营造“实话实说”的思维碰撞的环境。
所以“牵牛要牵牛鼻子”,尤其是对整体实力薄弱的教研组,更要加大对教研组长的培养力度。教研员要做到对本学科的教研组长的情况了如指掌,并有针对性、有计划地为教研组长的发展铺路,为其提供各级各类学习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并视个人条件,进行阶梯式搭台:比如校内公开课、以其为主讲的说课、进而组织区内公开课等,让教研组长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促进他们尽快把教育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尽快成为本校本学科的中坚力量,出色地承担起学校教研组建设的任务,提升教研组活动的质量。
学科教研组,实际是一种联合体,这种联合体,由于教师整体水平的不同,有强强联合,有强弱联合,有弱弱联合。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联合体,教研组长在其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水平影响甚至决定着教研组的活动水平和效果,从而影响着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教研环境中的教研组长尤其应专业知识过硬,有奉献精神,善于寻求支持,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营造 “以彼此的进步为荣,而非以彼此的吹捧为乐”的和谐共进的研讨氛围,善于营造“实话实说”的思维碰撞的环境。
所以“牵牛要牵牛鼻子”,尤其是对整体实力薄弱的教研组,更要加大对教研组长的培养力度。教研员要做到对本学科的教研组长的情况了如指掌,并有针对性、有计划地为教研组长的发展铺路,为其提供各级各类学习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并视个人条件,进行阶梯式搭台:比如校内公开课、以其为主讲的说课、进而组织区内公开课等,让教研组长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促进他们尽快把教育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尽快成为本校本学科的中坚力量,出色地承担起学校教研组建设的任务,提升教研组活动的质量。
二、在联片教研中,切实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
校本教研需要和谐的中心校以真诚凝聚人心,以平等构筑合作,创建均衡发展的大教育观。以中心校为核心的联片教研,打破了校际壁垒,打破了学科壁垒,使得示范校和普通校、城镇校和山区校之间密切合作,开放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育资源形成良性循环。强校、弱校、大校、小校肩并肩,手挽手共同站在教育事业的舞台上,共享教改成果,共商解惑之道,共谋发展之策。
在联片教研中,我区教研员们以任务分领的方式承担起片级教研活动的联络员,协助片教研组长开展工作。参与制定片校本教研组活动计划,联系相关学科教研员,组织、督促片教研活动的开展并参与实施,参与校本教研的指导与研究工作,及时反馈信息,总结提升经验,稳步推进片校本教研工作,为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联片教研中,我区教研员们以任务分领的方式承担起片级教研活动的联络员,协助片教研组长开展工作。参与制定片校本教研组活动计划,联系相关学科教研员,组织、督促片教研活动的开展并参与实施,参与校本教研的指导与研究工作,及时反馈信息,总结提升经验,稳步推进片校本教研工作,为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在学校教研组活动中,充分发挥参谋、智囊作用。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的基层组织,是学校教研活动最基本的单位,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最直接的场所,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基地。以教研组的这种组织形式开展的校本教研,便于教师参与,以组内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同伴之间的研讨交流中,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通过发挥集体的智慧,产生思维的碰撞,激活思维的潜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但在我们深入基层学校,参与学校教研组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各校虽然制定了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计划,但不少教研组活动不规范,效率低、效果差。教研组活动缺乏主题,随意性大,往往成了教师聊天、发牢骚的场所。“当局者迷,旁观点清”,这就需要教研员积极参加基层学校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针对学校实际,为教研组活动出谋划策、添砖加瓦,使每一位教师都走上校本教研的平台。
我们的做法是:把学科教研组分层,在分层指导中,探索灵活多样的校本研究策略,有针对性地全力打造,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增强活动的实效性,落实校本教研制度。教研员分工合作,与学科教研组一起或对一个教师追踪,或对一个主题突破,让教研组在破疑解难中真正成为教师学习成长的基地。
但在我们深入基层学校,参与学校教研组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各校虽然制定了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计划,但不少教研组活动不规范,效率低、效果差。教研组活动缺乏主题,随意性大,往往成了教师聊天、发牢骚的场所。“当局者迷,旁观点清”,这就需要教研员积极参加基层学校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针对学校实际,为教研组活动出谋划策、添砖加瓦,使每一位教师都走上校本教研的平台。
我们的做法是:把学科教研组分层,在分层指导中,探索灵活多样的校本研究策略,有针对性地全力打造,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增强活动的实效性,落实校本教研制度。教研员分工合作,与学科教研组一起或对一个教师追踪,或对一个主题突破,让教研组在破疑解难中真正成为教师学习成长的基地。
1.理论学习,采用主题式
在参加某校教研组活动时,每次活动教研组都为教师印发学习资料,有学科专业的、有新课程的、有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对这种活动形式我们积极给予肯定,但同时也发现了问题所在,教研组活动不能只是引导教师学习,有效的学习是要基于问题、基于研究的,而研究的意识和积极性、研究的深度,仍然要基于问题。我们建议教研组抓主要矛盾,先找出本组教师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列出来,确定研讨主题,并围绕这些主题寻找学习资料,我们强调学习和研讨要有针对性、持续性,不能浅尝辄止,学习——实践——反思——改进——学习,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达到教研组整体水平的提高。经过尝试,在每次的教研组活动中,教师们都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一边学习一边进行深入讨论,气氛热烈,具有学术氛围,并能够运用教育理论深入解剖课堂教学,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在参加某校教研组活动时,每次活动教研组都为教师印发学习资料,有学科专业的、有新课程的、有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对这种活动形式我们积极给予肯定,但同时也发现了问题所在,教研组活动不能只是引导教师学习,有效的学习是要基于问题、基于研究的,而研究的意识和积极性、研究的深度,仍然要基于问题。我们建议教研组抓主要矛盾,先找出本组教师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列出来,确定研讨主题,并围绕这些主题寻找学习资料,我们强调学习和研讨要有针对性、持续性,不能浅尝辄止,学习——实践——反思——改进——学习,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达到教研组整体水平的提高。经过尝试,在每次的教研组活动中,教师们都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一边学习一边进行深入讨论,气氛热烈,具有学术氛围,并能够运用教育理论深入解剖课堂教学,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多人同头,采用课例研讨式
针对同头教师多的学校,教研员建议教研组活动以课例为载体,以集体研讨为抓手,以教研组合作为平台,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据此教研组确定了“同备一节课,同上一切课”的活动方向。教师们一起备课、共研教法、共说方案。经过“集体备课——个人试讲——集体研讨——形成教案——在同轨班再讲——再集体反思”这样一系列环节,一节常规课便承载了更多人的智慧,这种多人参与、反复研磨的过程,使教学思路更清晰,教学设计更丰富。而过程的参与者们对新的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更切身的体验,参与者即受益者,真正做到了“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
针对同头教师多的学校,教研员建议教研组活动以课例为载体,以集体研讨为抓手,以教研组合作为平台,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据此教研组确定了“同备一节课,同上一切课”的活动方向。教师们一起备课、共研教法、共说方案。经过“集体备课——个人试讲——集体研讨——形成教案——在同轨班再讲——再集体反思”这样一系列环节,一节常规课便承载了更多人的智慧,这种多人参与、反复研磨的过程,使教学思路更清晰,教学设计更丰富。而过程的参与者们对新的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更切身的体验,参与者即受益者,真正做到了“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
3.单人单岗,求同向打整体仗
针对小学科一个年级一个人、单人单岗的学校,我们则提出了“走一盘棋,打整体仗”的活动方案。鼓励在一个阶段内确定一位教师,进行跨年级听课;或就某一套试题共同研讨。某校教研组对本校全体高中教师提前下发了本年度高考试题,在此基础上组织了一次跨年级的高考试题分析会。每个教师在会前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会上他们首先分析了今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命题思路等,结合自身实际、学生实际提出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年高考对今后教学以及指导高三复习的导向作用。教研员则针对教师的困惑对教师的教学和今后教研组活动方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学校教学研究制度的重要基础,对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师生素质、教学质量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校教研组活动的开展,教研员不能袖手旁观,要走进教研组,与教师们一起交流,互动,分析查找教师的困惑,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与教师一起共建教研组。在参与、共建中不断丰富教研组活动的内容,探索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模式,如参与式的课改理念的培训活动、教学信息交流活动、经验分享活动、问题研讨活动;故事会,老师讲学生的故事,讲课堂中的教学机智,通过讲故事感悟教学真谛……丰满的教研组活动带来了一种开放式的研究氛围,教师间营造了一种新的教研组文化氛围,把教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变成了学科教师的一种团队精神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针对小学科一个年级一个人、单人单岗的学校,我们则提出了“走一盘棋,打整体仗”的活动方案。鼓励在一个阶段内确定一位教师,进行跨年级听课;或就某一套试题共同研讨。某校教研组对本校全体高中教师提前下发了本年度高考试题,在此基础上组织了一次跨年级的高考试题分析会。每个教师在会前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会上他们首先分析了今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命题思路等,结合自身实际、学生实际提出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年高考对今后教学以及指导高三复习的导向作用。教研员则针对教师的困惑对教师的教学和今后教研组活动方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学校教学研究制度的重要基础,对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师生素质、教学质量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校教研组活动的开展,教研员不能袖手旁观,要走进教研组,与教师们一起交流,互动,分析查找教师的困惑,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与教师一起共建教研组。在参与、共建中不断丰富教研组活动的内容,探索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模式,如参与式的课改理念的培训活动、教学信息交流活动、经验分享活动、问题研讨活动;故事会,老师讲学生的故事,讲课堂中的教学机智,通过讲故事感悟教学真谛……丰满的教研组活动带来了一种开放式的研究氛围,教师间营造了一种新的教研组文化氛围,把教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变成了学科教师的一种团队精神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四、建立网上教研平台,拓宽校本教研的时空。
昌平区自2004年成为全国“校本教研”实验区以来,在广大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校本教研工作不断发展,从深化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到深入探讨校本教研工作的方式、方法,已初步建立起切合学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机制,学校教研组、片级教研组在不断探索中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活动,在交流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智慧。“登高博见、参省乎已”,为彻底打破地域、学段的局限,通过信息高速路实现教师之间、教师与教科研人员之间,教育科研资源及时、充分地共享,实现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的交流,深入开展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的研究,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学科教研员重视资源的建设,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自觉进行收集整理,充分运用学科资源网,将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的教案、课件、反思,教研活动的内容及时上传到资源平台,注重挖掘自身资源的同时,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使教师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充分共享全国乃至国际的优秀教育资源,大大拓宽了校本教研的时空。以上仅是作为一名学科教研员的一孔之见,旨在归纳总结中,自省、省人:在校本教研的大背景下,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不但没有否定和削弱教研员的作用;相反,区县教研员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在积极参与中,教研员角色转变了,服务意识强化了,由教研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转变为教研活动的服务者。教研员积极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以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为重点,引领教师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研员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是教学改革的铺路石。在校本教研环境中,要想使教研员的作用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挥。教研员惟有“学习——实践——研究——再学习——再实践——再研究”,做到“专业拔尖、业务过硬、人格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