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长海教育专栏 > 主编推荐

如何让学科教研活动更有效

发布者:cj_fuhong   发布时间:2011-03-28 13:49:44   点击数:


如何让学科教研活动更有效

长海高中 秦岩

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研讨课是很常见的教研活动形式之一,但是教研活动到底怎样开展才会更有效呢?

一、教研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与路径

    教研活动要让老师有目的地去参与,有话可说,有所收获,在明确目标与过程的关系的基础上设计活动过程,反映学校教学的方向,找出达成目标的路径。教研活动能否适应教师的需要,是衡量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教研活动只有对一线教师有实际的帮助,有效地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才能使教研活动取得真正的效果。因此,教研活动内容的确定要依据教师的需要,研究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促使每位教师主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寻找教材中自己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为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有很多老师在新课程实施以来遇到了怎样创造性地使用好实验教材;面对新课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教材内容与课时紧的矛盾等很多的困惑,抓住诸如这些问题搞一些相关的活动,无疑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的。

二、教研活动中要加强教师互动

在教研活动中,要有教师参与的热情,才能使教研活动有更多的互动,更多不同的声音,才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人说教研不是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而是一种互补互助、互学互帮的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活动。教研活动形式应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特别是在评课上,既有一线教师的声音、又有教研组成员的声音、也有教研员的声音;也要有领导的意见;既有课堂上值得学习借鉴的亮点,又有值得思考探讨的问题,还有今后教学中应该改进的策略。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的学术氛围,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资源要共享才更有效,灵感要激发才有新意,经验要交流才有提升,观点要切磋才更深刻。

三、教研活动要解决问题、创新教学

要有问题意识与目标意识——“看得见”与“看不见”问题。

首先要了解教师的教学现状,组内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方式,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等等。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的基础,学生的兴趣和学生学习的困难等等。

教师遭遇的困难:(1)教材问题  2)考试的定位问题。(3)如何对将新老教材结合,对教材进行再处理?(4)如何落实落实好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要有所得。(5)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研讨的目的在于创造新的理解,形成思考和行动的全新基础。我们要解决问题,而且要分解问题,我们不仅要努力达成共识,还要努力创建一种联系,通过它可以达成更多的共识。我们要寻求一个共同的基础,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用自身的价值观,协调和校正我们的行为,激发教师的创新性教学的欲望。

四、要加强教研活动后的反思

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对教研活动的态度。因此,每次教研活动后的反思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目的是今后更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发自内心的、积极的、主动的、自觉的对自身能动地审视、思考、发现和纠正问题的过程。自我反思的形式有:写活动后的反馈、写反思笔记、及时听取教师对本次研讨活动的真诚评价,以便扬正纠偏。反思要做到: 多看,不囿于个人的经验,博采众长,利用一切机会学习理论、学习同行的经验。多想,在看和做之后,不断地比较、鉴别,形成自身的个性化的经验。多做,不满足于清谈,不满足于接受理念和观念而不去实践,他们在知道和沉思的同时,还努力地获得它,运用它,使自己在实践中真正把握所听懂的、所理解的理论。要勤于记录、善于整理、回归实践。

总之,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搞好教研活动,心中要有规则,手上要有技术,脑中要有智慧。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