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我们的家居环境

发布者:cj_llq   发布时间:2011-01-10 16:18:29   点击数:

爱护我们的家居环境
 
摘自:《伴你教品德与社会》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  董玉华

 
〖学生实态〗
  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来看,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但是综合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水平较低,且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水平不高。
  我校是一所城市小学,所在的社区兴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社区内楼房林立,配套设施齐全。本班的学生大多居住在楼房,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通过观察,对自己家庭居住的环境已经较为熟悉,能够描述自己家所在的楼层、楼道、小区内环境和公共设施等。但是学生往往较为单纯地认为家居环境就是指自己家的住房面积以及装修状况等,因此为了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家居环境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利用形象直观的资料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在此基础上提高认知和情感水平。
〖教科书分析〗
  本课题的学习重点是帮助学生体会保护家居环境的益处,进而引发他们产生从小要爱护家居环境的情感,最终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和道德水平。为了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难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破坏家居环境的行为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提升认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通过设计《爱护家居环境公约》,并布置相应的阶段性自评,帮助学生提高公民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调查、了解自己居住地区的家居环境状况。
  2.搜集破坏家居环境的表现。
  (二)教师准备
  1.选用北京市金鱼池小区建设介绍的录像,帮助学生体会人们的居住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居住水平在不断提高。
  2.利用录音机录制了学生在楼道追跑打闹的声音,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体验这种行为带来的危害。
  3.引入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录像出示了一张贴在电梯里的布告,其内容是“请住在5号楼3单元2门的居民注意装修的方式和时间,不要影响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通过这个事例在课堂上引发学生进行讨论。
〖本课题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庭周围的环境,知道哪些是个人财产,哪些是公共设施,进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家居环境的含义。
  2.体会保护家庭周围环境的益处,进而产生主动爱护家庭周围环境的情感。
  3.能对保护家庭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课前由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居住地区的家居环境状况,搜集破坏家居环境的行为表现。
  2.课堂教学。
  (1)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了解自己的家庭居住环境。
  (2)帮助学生认识好的家居环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体验活动和对“布告”的讨论,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破坏家居环境的行为带来的危害。
  (4)通过设计《爱护家居环境公约》,帮助学生提高公民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并通过对于爱护家居环境的阶段性自评,拓展课堂教学,使教学具有实效性。
  (5)介绍北京市金鱼池小区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爱护家居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实施过程〗
  基于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我首先以自己的家居环境为范例,帮助学生理解“公共设施”和“家居环境”两个概念,并渗透“公共设施”在家居环境中的重要性,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家居环境”。在学生对家居环境有了初步理解之后,为了进一步使教学内容还原生活,我引导学生介绍各自的家庭居住环境,并在随后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心中渴望有一个安静、舒适、清洁、漂亮的家居环境,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学生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家居环境与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关系,概括出好的家居环境能够使人们休息好,有利于身体健康;有了好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学习、工作,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环境与健康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引用“安居才能乐业”这句话,点出本节课的主题。
  在全面了解家居环境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认识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给别人生活带来的危害。为了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防止空洞的说教,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我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并认识破坏学习环境给同学心理以及学习带来的影响。具体的活动过程是:请一位学生到前面读一段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这段文章由教师提供)。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播放提前录制的学生在楼道里大声喧哗的录音,然后问学生:你听清文章的内容了吗?为什么?这样的情况你遇到过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在帮助学生剖析之后,教师指出,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有些同学只顾自己一时的痛快,却忘记了顾及别人的感受。他们的行为破坏了学习环境,影响了他人学习。以“在我们日常的家居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样一个问题把学生引入第二个环节。
  在第二个环节,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并向学生介绍说:“有一天我下班回家,乘坐电梯时看到了这样一则布告:请住在5号楼3单元2门的居民注意装修的方式和时间,不要影响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当画面定格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目:电梯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则布告?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在学生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有些人只顾把自己家装修得非常漂亮,装修时不注意时间,制造的噪音影响了邻居的正常生活,特别是对那些身体不好的老人,装修的噪音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在对这个事例进行分析之后,我引导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看到和经历过的类似不良行为,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学生的讨论十分热烈。有的学生说,自己住在20 世纪60年代建成的小区,社区条件和设施很差,没有存车处,因此有些人回家以后,把自行车用铁链子锁在楼梯扶手上,造成了居民上下楼梯极不方便;有的学生说,父母平时教育他:走路时千万不要顺着楼溜边走,谨防被高空坠物伤害;有的学生说,之所以有高空坠物,是由于有的居住在高层的人不讲道德,为了自己方便,高空抛物造成的;有的学生说,无论在公共楼道还是居住区里,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大人乱扔烟头,有的人随地吐痰,实在是脏极了,而且会造成疾病传播;有的学生说,他的一位邻居是养鸽爱好者,在自己家阳台外探出一块踏板作为飞鸽起飞和降落用,可是楼下却倒了霉,经常遭受鸽粪的袭击;还有的学生说,有些居民楼一层的住户为了自家方便,把楼前的绿地圈起来占为己有,盖成平房……在热烈的讨论中,我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洞察力,而且注意引导学生探究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最后帮助学生明确,家居环境的好坏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感,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份《爱护家居环境公约》,组织学生讨论并制定有关措施。在小组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这个过程使学生通过活动进行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教育提高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我进一步提出要求:请每位学生将自己小组制定的《爱护家居环境公约》贴在家里,期末的时候,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与此同时,请父母根据学生制定的公约及日常表现,对子女的行为做出评价。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播放了北京市金鱼池小区的录像。随着录像的播放,教师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的那个又脏又臭的龙须沟,它的变化可太大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下大力气填了这条害人的龙须沟,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居民们无不叫好。50多年过去了,为了进一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国家又投巨资,建起了一座座漂亮的楼房,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乐得都合不拢嘴了。为了迎接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政府加大了对危旧房屋的改造,一个个漂亮的小区正在形成。小区漂亮了、设施齐全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做起,爱护、珍惜我们的家庭居住环境吧!”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家居环境,而且对家居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明白了好的家居环境使人们能够舒心、安心、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反之,不好的家居环境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破坏家居环境的行为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和危害,进而产生爱护家居环境的情感,认识到爱护家居环境是所有居民的共同责任。通过制定《爱护家居环境公约》以及相应的自我评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他们主动地为保护家居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回顾本节的教学过程,我有以下的体会。
  1.做好课前分析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注意了对教科书的分析,却经常忽略对学生状况的了解。在本节课教学前,我有意识地进行了学情调查,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居环境。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对“公共设施”和“家居环境”的理解存在着偏差,他们会将家居环境单纯地局限在自己家里,会把家中的饭桌、电视机列为公用设施;还有的学生将小区的餐馆列为家居环境中的公共设施。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否则将不会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只是单纯地对教科书进行分析或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进行教学设计,忽略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的需求,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本节课正是因为有了课前的学情调查和分析,才使得我在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较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寻找教学切入点、教学内容链接点,促使教学成功的关键。
  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
  (1)仔细观察,反复筛选,寻找恰当的切入点。
  帮助学生认识破坏家居环境的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危害,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能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我仔细地分析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我发现,在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中,个别学生有时因为活动课提前下课回班,上楼梯时的声音很大,在楼道里大声喧哗,而此时别的班还没有下课,影响了其他班级学生上课。针对此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体验活动:请一位学生到前面朗读一段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在他朗读时,我故意播放了一段事先录制好的、学生在楼道里大声喧哗的录音。在这个体验活动开始时,学生都非常安静地、津津有味地听朗读,教室里也非常安静,突然间,从录音机里传来学生上楼和大声叫嚷的嘈杂声。此时,学生先是一惊,紧接着就躁动不安起来。录音放完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刚才的介绍你听清了吗?为什么?”许多学生都说开始的时候听得很清楚,但是一会儿就听到有人叫嚷,听得就不是特别清楚了。当问到他们感受的时候,许多学生都提到,有些心烦、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帮助学生剖析之后,我指出:“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有些同学只顾自己一时的痛快,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场合,忘记了别人的存在。他们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别人的学习环境,影响到别人的正常学习。”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明确这种影响他人的行为是不对的。
  (2)适时寻找链接点。
  前面提到的体验活动是平时发生在学校里的事情,表面看来,是破坏了学校的学习环境,其实环境是相通的,当学生真切地体验到这种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利影响后,就会在分析电梯里的布告这个事例时,结合自己刚刚有过的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较为深入地分析了该事例。如有的学生指出,自己所住的楼房就有一家装修声音特别大,装修工作进行得特别晚,影响了很多人的休息,有的老人由于心脏不好忍受不了这种噪音,找到房主,要求他注意不要影响别人的生活。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并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教学。
  3.重视课堂教学的延伸,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虽然是教学的主渠道,但它并不是教学的终点,教学向课外延伸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爱护家居环境公约》,请每位学生将自己小组制定的《爱护家居环境公约》贴在家中,在期末的时候,就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与此同时,请父母对自己子女爱护家居环境的行为做出评价。从期末反馈来看,许多学生能够认真地就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由于家长的参与,这份自评表更富有价值。这个环节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评析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教师,只依据教科书了解学生认知的逻辑起点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分析学生的现实状况,掌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董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对“家居环境”“公共设施”的理解,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家庭居住环境的特点,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教师找到了学生学习的起点,为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很少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让学生真正认识、体会到破坏家居环境这种不良行为的危害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董老师在观察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础上,选择了学生中经常出现但又很少被学生意识到的情景:在楼道内大声喧哗。教师播放学生在楼道内大声喧哗的录音,让学生亲身体验大声喧哗给学习环境带来的危害。在体验过程中,学生对平时无意识的行为进行了有意识的反思,体验到维护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性。由此再迁移到家居环境,引导学生分析电梯里的布告,联系生活实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很自然地使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拓展分析―认识升华”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初步形成了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观。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如果说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认识上得到了升华,那么,课后实践活动的延伸才是使学生将认识转化为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为此,董老师引导学生制定《爱护家居环境公约》,建立自评表,并发动家长对学生遵守公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期末进行反馈交流。活动的延伸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评析人: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学区 李景艳)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