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安全
发布者:cj_llq 发布时间:2011-01-10 14:28:13 点击数:
生活中的安全
|
摘自:《伴你教品德与社会》
|
四川省成都市汪家拐街小学 周 岚
|
|
〖学生实态〗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由于受年龄条件、环境的限制,他们的认识还很肤浅,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从传媒和家长那里,学生对于防火、防盗、防溺水等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些很初步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但只限于很表面的认知;学生能够说出几种安全隐患,但当他真正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就不知怎么做了;有关自救与自护的方法也知道得很少,并没有真正形成一种珍惜生命的态度,且对交通安全和居家安全的区别,认识也不十分清楚。因此,对学生进行生活中的安全教育是很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安全生活的能力,学会自救自护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确立健康生活、安全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科书分析〗
本单元以学生的家庭生活为切入点,从文明礼貌、节约和安全三个不同的角度,指导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教养和生活习惯,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懂得简单的生活安全常识,并学会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
“生活中的安全”体现在很多方面,但主要表现在防火、防触电、防溺水,以及如何对待陌生人等方面。这一课题主要研究的是该如何让学生全面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不安全的因素,学会在生活中防火、防触电、防盗、防溺水等,并了解一些简单的自救自护方法,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确立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的生活态度。 教科书为学生呈现了三幅表现安全隐患的图画:用火、用电、陌生人敲门的情景,目的是以范例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隐患容易对我们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伤害,并探究解决之道。教材还呈现了一组电话号码,让学生模拟体验电话联系和求助语言的情景,帮助学生形成求助能力。最后,教科书还展示了几种遇到意外伤害事件时该如何处理的、易于学生掌握的基本方法。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我校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家长多是双职工,他们工作很忙,有许多学生是“脖子上挂钥匙的孩子”,一个人在家是很常见的。平时家长也告诉孩子一些有关安全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做一个课前调查:调查与家庭生活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护自救的方法,重点是“当你在不同地方遇到陌生人该怎么办?” (二)教师准备
在课堂上设置有关生活中安全方面的模拟活动,营造身临其境的效果,激发学生在体验活动中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课题教学目标〗
1.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2.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方法。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能力。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情境导入,模拟活动。 通过小红独自一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门,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分小组模拟这一情境,由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探讨与研究。 课前引导学生调查与家庭生活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护自救的方法,在课上交流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 3.分小组模拟四种情况,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 (1)燃气泄漏; (2)有人游泳溺水; (3)有人触电; (4)有人被开水烫伤。 4. 课后拓展,付诸于实践。 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的因素,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加强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并为家庭生活中不安全的地方设计一些安全提示标志,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从理论认识转化为实践行动。 〖实施过程〗
(一)模拟活动
1.情境引入。 师:一天,小红独自在家时,有一个不认识的人敲门。那人告诉小红是她父母叫他来家里拿东西的,同时他还说出了小红父母的名字。小红没了主意。她应该让他进门吗?应该怎么办呢? 请学生分小组准备,模拟以上的情况,想办法解决,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2.学生分成6个小组进行模拟活动。 3.小组展示。 第一小组:小红请他进来,因为他说出了她父母的名字,说明他跟父母很熟,应该没有问题。 第二小组:打电话问一问父母,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如果是,就开门请他进来找东西;否则就不开门。 师:如果小红找不到父母怎么办?而且他说事情很紧急,非要进来。 生:找不到父母,坚决不能让他进来。 生:还可打电话求助隔壁邻居。告诉他自己家门口来了一个不认识的人,把情况告知邻居,请他到自己家里来,看看那个人会有什么反应。 教师及时肯定两位学生的意见,特别是后者,想得很周全。同时教师强调,只要是陌生人,就不能随随便便让他进来。 |
(二)探讨与研究
师:在生活中,除了刚才我们所遇到的安全问题,还有许多不安全的因素,你都知道哪些呢?
为了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我在课前布置了调查作业:家庭生活中与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救自护。在课上,学生用自己调查到的资料发言,非常积极。分别说到了用电、使用燃气、防火、防溺水等与安全有关的事例。
有几位学生说到车祸、过马路看交通信号灯、酒后不能驾驶车辆等与交通安全有关的问题,教师对此提出,交通安全是生活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交通安全有其特殊的地方,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但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安全问题,并具有防范意识。
师:在生活中,除了刚才我们所遇到的安全问题,还有许多不安全的因素,你都知道哪些呢?
为了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我在课前布置了调查作业:家庭生活中与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救自护。在课上,学生用自己调查到的资料发言,非常积极。分别说到了用电、使用燃气、防火、防溺水等与安全有关的事例。
有几位学生说到车祸、过马路看交通信号灯、酒后不能驾驶车辆等与交通安全有关的问题,教师对此提出,交通安全是生活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交通安全有其特殊的地方,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但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安全问题,并具有防范意识。
(三)全班模拟活动
1.模拟活动。
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抽题签,然后按照题签上的内容进行模拟活动,并找出最佳解决的方法。
情境:(1)燃气泄漏; (2)有人游泳时溺水;(3)有人触电; (4)有人被开水烫伤。
由于课前学生对意外事故的自护自救方法有所了解,在模拟中学生的解决方法大体上是正确的。
2.小组汇报结果。
(1)“燃气泄漏”和“有人被开水烫伤”的处理方法。
学生说,在家里经常听父母讲,遇到燃气泄漏,一定不要惊慌,要首先关闭燃气开关,切断气源,打开门窗通风,而且一定不能够使用明火,包括不能开灯、不能打开排风扇等。
遇到有人被烫伤的情况,如果只是轻微的烫伤,被烫伤的范围不是很大,应该按照教科书上提示的方法:给被烫伤的部位冲冷水降温,缓解疼痛;涂抹小苏打水或烫伤药膏进行消炎、治疗。但是对于比较严重的烫伤,就一定要去医院及时诊治。
(2)“有人游泳时溺水”的处理方法。
学生展示的是马上跳下去救,理由是要“见义勇为”。对此有几位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不能跳下水去救,如果你不会游泳,会被淹死。”“如果水太急,我们太小,不仅不能救上溺水者,反而害了自己。”教师马上追问:“你们想得很好,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得出结论:“自己不能救,最好向大人求救,或寻找救助工具。”教师肯定其结果,并强调:“你们都是未成年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一定要注意逃生自救。”
(3)“有人触电”的处理方法。
当有人触电时,学生展示的是首先切断电源。但有学生补充说,他们做得不完全正确,切断电源不能用手,应用干木棍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教师肯定其回答,并进一步提出问题:“若是被高压线击倒,能不能用干木棍切断电源?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出了结论:“不能。因为高压电会立即把木棍击穿,把救人者击倒。”教师强调:“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立即离开危险之地,并向电工求救。”
3.遇到这些情况时,学生除了自我救护外,还应向大人求救。
教科书第19页连线练习题,学生大部分都做对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怎样保证报警内容的真实性、报警语言的完整性,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的地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生活中。
5.设计安全提示标志。
由学生根据前面讨论中找到的、家庭生活中一些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为家庭安全生活设计一些安全提示标志。
学生在这一制作活动中表现了很高的热情,纷纷为自家的电器插座、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等位置设计制作了很醒目、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提示标志。这是他们在确立了安全生活的正确态度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1.模拟活动。
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抽题签,然后按照题签上的内容进行模拟活动,并找出最佳解决的方法。
情境:(1)燃气泄漏; (2)有人游泳时溺水;(3)有人触电; (4)有人被开水烫伤。
由于课前学生对意外事故的自护自救方法有所了解,在模拟中学生的解决方法大体上是正确的。
2.小组汇报结果。
(1)“燃气泄漏”和“有人被开水烫伤”的处理方法。
学生说,在家里经常听父母讲,遇到燃气泄漏,一定不要惊慌,要首先关闭燃气开关,切断气源,打开门窗通风,而且一定不能够使用明火,包括不能开灯、不能打开排风扇等。
遇到有人被烫伤的情况,如果只是轻微的烫伤,被烫伤的范围不是很大,应该按照教科书上提示的方法:给被烫伤的部位冲冷水降温,缓解疼痛;涂抹小苏打水或烫伤药膏进行消炎、治疗。但是对于比较严重的烫伤,就一定要去医院及时诊治。
(2)“有人游泳时溺水”的处理方法。
学生展示的是马上跳下去救,理由是要“见义勇为”。对此有几位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不能跳下水去救,如果你不会游泳,会被淹死。”“如果水太急,我们太小,不仅不能救上溺水者,反而害了自己。”教师马上追问:“你们想得很好,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得出结论:“自己不能救,最好向大人求救,或寻找救助工具。”教师肯定其结果,并强调:“你们都是未成年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一定要注意逃生自救。”
(3)“有人触电”的处理方法。
当有人触电时,学生展示的是首先切断电源。但有学生补充说,他们做得不完全正确,切断电源不能用手,应用干木棍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教师肯定其回答,并进一步提出问题:“若是被高压线击倒,能不能用干木棍切断电源?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出了结论:“不能。因为高压电会立即把木棍击穿,把救人者击倒。”教师强调:“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立即离开危险之地,并向电工求救。”
3.遇到这些情况时,学生除了自我救护外,还应向大人求救。
教科书第19页连线练习题,学生大部分都做对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怎样保证报警内容的真实性、报警语言的完整性,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的地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生活中。
5.设计安全提示标志。
由学生根据前面讨论中找到的、家庭生活中一些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为家庭安全生活设计一些安全提示标志。
学生在这一制作活动中表现了很高的热情,纷纷为自家的电器插座、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等位置设计制作了很醒目、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提示标志。这是他们在确立了安全生活的正确态度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四)教师总结,课后延伸
师:安全是我们健康生活的保证。只有人人心中有安全,时时处处注意安全,才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回家以后,请同学们把今天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讲给父母听,并为自己家中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设计一些安全标志,下节课我们进行展示,比一比谁的设计最好。
师:安全是我们健康生活的保证。只有人人心中有安全,时时处处注意安全,才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回家以后,请同学们把今天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讲给父母听,并为自己家中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设计一些安全标志,下节课我们进行展示,比一比谁的设计最好。
〖反思〗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学生初步树立了自护自救的意识,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救护方法,并能够自觉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树立了健康生活、安全生活的正确态度。回家后,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讲给父母听,有的学生还在家中有危险的地方贴上一个安全提示标志,提醒家人注意。
在与陌生人的交往方面,学生也提高了警惕。原来有些游商在学校门口散发赠品,有许多学生往往出于好奇而接受;现在许多学生都能够自觉地避开这些人,还能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在能力与认知方面,过去,我认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简单的安全生活常识,这一课题的学习似无必要。通过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把握,通过对本课题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我认识到这个课题的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通过教学,可以把学生已有的零散而具体的有关安全生活的经验系统化,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生活、安全生活的正确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生活能力,有助于他们积极的生活、健康的成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热情和创造能力充分地说明,这一课题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绝不是对生活的简单重复,而是确立正确生活、安全生活态度的过程,学生的认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在与陌生人的交往方面,学生也提高了警惕。原来有些游商在学校门口散发赠品,有许多学生往往出于好奇而接受;现在许多学生都能够自觉地避开这些人,还能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在能力与认知方面,过去,我认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简单的安全生活常识,这一课题的学习似无必要。通过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把握,通过对本课题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我认识到这个课题的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通过教学,可以把学生已有的零散而具体的有关安全生活的经验系统化,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生活、安全生活的正确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生活能力,有助于他们积极的生活、健康的成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热情和创造能力充分地说明,这一课题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绝不是对生活的简单重复,而是确立正确生活、安全生活态度的过程,学生的认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评析〗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开放,生活空间逐步扩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生活中不少潜在的危险因素逐渐增多,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生活中的安全》这一课题的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从本课题教学的开始就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在活动中理解、运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这样的设计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和愿望。无论是布置他们课前搜集,还是组织他们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学生都积极地参加到这种开放性的学习空间中,正是这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学有所得。
从这一案例不难看出,教师把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成功的。本课题教学没有完全停留在课堂教学上,它的亮点在于课后的延伸,学生继续在家庭生活中发现还有哪些危险的因素,该怎样预防和避免可能造成的伤害,使学生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形成自救、自护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提高。
从这一案例不难看出,教师把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成功的。本课题教学没有完全停留在课堂教学上,它的亮点在于课后的延伸,学生继续在家庭生活中发现还有哪些危险的因素,该怎样预防和避免可能造成的伤害,使学生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形成自救、自护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提高。
(评析人: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郭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