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为核心的园本研究

发布者:cj_lixia   发布时间:2011-01-04 14:39:29   点击数:

以课程为核心的园本研究

        
       
课程始终是“开放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因为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11年来我们围绕着课程的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等几个要素,在“开放的学习空间”、“开放的人际关系”、“开放的主题探究活动”、“开放的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我特别强调持续深入,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对它的认识与理解也是不同的。教育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旦方向明确就需要持续深入地研究,从而探索规律,总结经验,形成特色。开放教育课程的探索与研究是卓有成效的,它促进了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其过程中我们还探索了卓有成效的教研方法,如参与式培训、互惠式专业对话、解剖式个案共享等,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面我就将这些年来我们持续深入研究的重点及方法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   持续研究各类计划的制定,提高教师构建课程的能力。

有的教师可能会问,现在不是强调依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生成活动吗?不是强调要为儿童的学服务吗?为什么还要研究教师制定计划?但是我们认为:成功是因为计划,失败是因为不计划或计划不够周密。只是我们对“计划”本身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前些年计划重点放在一日活动计划的研究,然后开始关注周计划的研究,在自主构建课程时主题计划的研究成为重中之重,现在我们又特别重视个人、班务、级部学期计划的研究。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变化,是因为我们越来越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统整利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开始运用系统的观点实施课程,以促进幼儿经验的连续性和教师工作体验的连续性。举例来说,

      重视学期计划的研究。怎样才能使计划成为每个人的行动纲领、工作指导,而不仅仅是上交给园长的文件?在一项成功因素的调查中显示,最重要的因素是“挑战性的任务”,占40%。因此学期计划应该实是为自己提出挑战性的目标并思考实现策略的过程。为此:一是幼儿园制定具有挑战性的教育工作计划,引领教职工前进的方向。二是依据个人生涯规划制定学期计划。三是班级教师或级部教师共同制定、互相分享计划,以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四是园领导认真阅读每一份班务、个人工作计划之后,开展“学期计划培训”,围绕以下核心问题开展参与式讨论:为什么要制定班务计划?制定学期计划的依据是什么?怎样制定?老师们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开放教育研究的需求,以及自己的特点进一步调整、完善学期工作思路,形成个性化的学期计划,为整个学期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开展主题计划研究。在课程决策权下放之后,对于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构建课程,老师们不仅要驾驶船,而且要造船,这可是从未实践过,也没有认真学习过的大任务。因此为了啃掉这块硬骨头,我们经历了三个不同的研究阶段:一对一互动:初期阶段,园长首先发挥引导作用,与教师共同学习课程基础理论、研究方案教学计划,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实践中,与每个班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互动性研究,一一攻破主题价值分析、主题目标确立、环境创设、活动内容选择与编排、资源利用等。层层互动 当大多数班主任对主题计划有了初步的理解后,为了发挥团体智慧的力量,我们以“层层互动”的方式研究主题计划。即在班级内部成员初步讨论的基础上开展级部合作研究。这时园长及园长助理主要采取询问——倾听——追问——分析——磋商的方法,帮助各班完善主题计划。同时为了帮助各级部养成良好的教研习惯和研究方法,我们还关注级部合作过程。如在八大峡研究课程环境过程中,发现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的密度很大,但对于存在的问题容易互相原谅,或用其中一个方面的理由去解释,不利于互相促进。我们立即提出有效的研究规则:每个人都有责任诚恳地为他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虚心地接受他人的建议并立即行动。再如参与大尧小班级部确立主题的研究过程后,大家共同剖析了研究方法上的问题:如讨论过程中线索不清晰,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谈论别的问题,讨论时间长但没有结论等。并提出解决策略:教研组长明确本次教研要解决的主题问题,集中讨论逐一解决,每个成员不能只抱着自己的观点不放,而应该倾听他人的观点来丰富自己的观点。团体互动:第三阶段即本学期,大部分教师具有了较高的构建课程的能力,我们组织17个班的班主任以级部为小组分析了以往设计、组织、实施主题课程的收获与问题(计划反思),对优秀的主题计划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将整个学期各年龄班的主题计划制定出来,这样可以保证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幼儿互动,关注孩子的兴趣与需要,最大限度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每周研究周计划。进行周计划研究可以提高教师选择、编排课程内容,调控课程发展进程的能力。以往周计划中活动内容编排的主要原则是交替,比如今天是语言,明天应该是音乐而不是语言或计算;而现在课程强调整合,强调针对儿童去做,周计划编排的主要原则是依据幼儿经验获得的过程层层深入,不断推进,以保持幼儿兴趣不断提高,就象生活本身一样,每天的活动环节自然联系在一起,今天和明天连续在一起。(呈现周计划分析目标、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制定过程中还强调班级教师、教研组长共同制定周计划。这老师之间可以交流上周儿童的活动现状、发展需求及教育策略,不仅更好地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共享,而且实现了幼儿经验的连续性。

二、   系统研究主题实施策略,推进课程向纵深发展。

课程实施的过程既是挑战每位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也是挑战整个团体教研效率的过程。0下面我结合具体案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研究什么?

选择那些“影响课程实施最重要的因素”(如环境)、“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如薄弱环节集体教育活动)、“教师最需要的能力”(如师幼互动质量)做为研究的内容,就一定能有成效。如:

 

1、          持续跟踪研究活动区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集体教育活动自身的组织策略。

2、          将各类活动置于整个主题中,系统研究不同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

3、          研究主题实施的不同阶段的组织特点和策略。

以上每项研究内容都随着实践研究而不断深化的,以活动区活动的研究为例,在近四年的研究中我们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玩具、材料是“无字的课本”,也就是幼儿的课本。为了编写好这本“课本”,我们精心研究活动室空间的设置、材料投放乃至区域功能的分析,关注幼儿活动过程的观察和指导。在这一段研究中我们讨论了如下问题:(1)设置活动区的依据是什么 ?(2)丰富的活动区表现在哪些方面?(3)区域中每种材料隐含的教育价值以及可以引发的活动是什么?(4)教师如何观察幼儿的活动区活动?

   第二阶段:随着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化,我们更加关注幼儿经验的统整性、主题实施的自然进程,因此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1)各个区域与主题课程密切相关;(2)各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3)每个区域发展的纵向联系(4)区域随主题进程动态发展;(5)环境展示幼儿的探究历程。

第三阶段:随着教师驾驭课程能力全面提高,我们更加关注师幼互动的质量、同伴资源的利用,这时研究的重点是(1)、让儿童设计、创造环境”;(2)、为区域赋予生活意义”;(3)、教师以多种策略支持幼儿活动;(4)集体分享儿童的情感及心智历程。

(二)怎样研究?

问题不可能在一项研究活动中得到解决,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方式,持续深入地进行。在多次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互惠式业对话、解剖式个案共享、自助式观察学习等研究方式,以求有效解决问题,并感受到不同的方式发挥不同的作用。互惠式专业对话能够使困惑的问题在观点辨析中逐渐清晰,形成新的观点;解剖式个案共享能够在抽象理论和具体案例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自助式观察学习能够激发教师根据个人所需主动到实践中获取、模仿进而创造。

还以活动区活动研究的案例来说明。

1、互惠式专业对话

在活动区活动研究过程,教师对动态的、发展的活动区的内涵不太理解,每实施一个新主题就加班加点调整活动区,甚至有画蛇添足的现象。我们把教师在实施课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首先利用“互惠式专业对话”的研究方法帮助教师解惑,让教师谈谈对动态的、发展的活动区的理解,教师们各抒己见,并让有成功体验的教师介绍活动区活动怎样与其他各类活动相结合,怎样随课程发展而不断变化与发展。通过讨论教师们进一步理解了活动区活动与课程发展的自然联系性。最关键的是区域材料和幼儿活动内容的发展性,而不是调整活动区的位置,或者外在的美化。需要强调的是;不是每个新主题都要彻底换材料,要充分思考原由材料如何表现新的课程内容,新旧材料如何运用。

 

 

推动发展

概括要点

教师

充分表达

选择问题 

抛出问题

园长

专心倾听

共享

认同

 

 

 

 

 

 

 

 

 

 


      这个图示展示了园长和教师的研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园长应该把握这样几个要点:1捕捉、呈现核心问题。园长应敏锐捕捉实践的问题,并以案例描述、照片展示、录象等形式清晰地呈现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来自实践,所以教师间很容易产生共鸣;2积极倾听他人的观点。问题抛出后,应该允许教师自由地、充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想法。教师发表的观点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可能是片面的,不成熟的,需要大家耐心倾听、辨别,并呈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3推动对话深入发展。园长和教师都应主动思考哪些观点是自己认同的,哪些观点自己还存有质疑,以便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使讨论向更高层次发展,园长还应进一步抛出新问题,推动大家深入思考,最终形成新的认识。

      2、解剖式个案共享

经过讨论形成的新观念,只有经过实践的碰撞才能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机智,因此为深化教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进一步解决实践层面出现的操作问题。我们又以红山峡园为研究现场,运用“解剖式个案共享”的方式,组织 “活动区随主题推进而不断发展”的主题研讨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园长应该把握这样几个要点:1、案例选择具有典型性。在这四个活动室中有2个活动室是主题起始阶段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另一个活动室是主题实施过程中变化发展的环境创设与利用,还有一个活动室展示的是主题课程即将结束时的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够引发教师讨论主题实施不同阶段的区域,每个班级实施过程中区域的动态变化不仅呈现在环境中,而且有效推动了主题实施。2、跟踪过程中配以解说。全体班主任依次观看四个班的活动室环境创设与幼儿活动时,请各班介绍区域发展过程,特别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策略。3、围绕核心问题剖析。观摩结束后,教师们结合本班课程,围绕着收获、差异、疑问、改进八个字进行研讨,进一步明确了活动区活动如何随着主题实施的不断发展而变化。

我们经常剖析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以促进教师间的共享学习,使每个参与者都能在抽象理论与具体事例的碰壁中有所获,能从他人创造性的工作中汲取有益的营养。研究就是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螺旋式上升的。

3、自助式观察学习

由于教师特点、水平不同,在解决普遍性的问题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个别问题,我们便通过自助式观察学习的方式,充分利用园内优势资源来解决这些个别问题,例如在跟踪大尧中一班活动时,活动区仍然不能随着主题的发展而变化。当我们把这一问题提出之后,本班教师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于是我们带领本班教师,到大班级部观察、对比分析,并从每个区域出发,边改进边同大班教师交流,终于体验到区域的变化给课程实施带来的影响,并掌握了具体的操作策略。在组织这类活动时需注意:1、抓准问题要害。2、被观察的班级有明显的特点,有助于观察者解决问题;3、边观察边交流,解读区域及幼儿活动过程,以使老师能够看的见;4、追踪后期反思和改进。教师不仅在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过程中,解决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他们每当遇到问题便主动到其他班级中主动观察、寻找差距、寻求策略。

三、深化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研究,促进师幼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于课程评价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我们特别关注了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研究。教师参与课程评价既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又需要教师具有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

幼儿小档案是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重要途径。

由于教师在幼儿档案中运用文字记录、照片、幼儿作品等多种形式,真实记录幼儿在每个主题中个别化的思考和收获,因此无论是照片、幼儿作品的选择和评析,还是以文字记录的形式描述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典型行为,都是教师从个体出发评价本班课程的过程。(照片展示汽车主题)教师从幼儿档案中获取课程进程的生发点,也从档案中反思课程实施效果。为了使幼儿档案更能体现:“综合利用多种形式呈现儿童富有个性化的特征”、“鼓励儿童主动参与”、“家园互动形成良性循环”等特点,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总结已研究过的成果形成《幼儿小档案评估标准》,发放到各班,以明确具体要求。

二是每个月翻阅各班档案,进行个别性反馈和月评估考核。对于教师出现的问题,或者举例说明其问题和改进策略,或者拿出《幼儿教育》中的记录一起对比分析,以提高其评价幼儿活动过程的能力,并通过月评价保障各班每位幼儿档案的质量。

三是共享具有不同特点的幼儿档案。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优秀经验便及时共享。有的评析能够反映幼儿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表现;有些照片评析详细表达自己独特的探究体验和发现;有的观察记录有连续性,能够反映幼儿在课程不同阶段的发展;有的利用照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细致地反映出幼儿活动过程;有的利用幼儿档案收集课程资料、解决课程实施中的疑问、实施个性化的教育。

四是通过团体讨论解决困惑问题。对老师在制定档案中遇到的困惑问题,通过团体讨论的方式寻求有效的策略。例如如何有效利用照片?在讨论中大家提出了很多办法:拍摄有价值的、幼儿自己体验深刻的活动;将照片首先在班级中共同分享,帮助儿童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活动过程;与家长分享好的案例。本学期各班幼儿照片内容逐渐丰富,幼儿讲述照片水平大幅度提高,成为家长了解儿童、了解课程的有效途径。

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师自评和互评

   现在我主要以课程实施过程为评价内容,介绍我的幼儿园评价观念的转变和方法的改进。

1量化评价。最初我们用量化评价的方式。评价的主体是管理者,教师完全处在被动的地位上,是园长要我做,既容易激发矛盾,也不利于解决问题。

2模糊等级评价。后来又采取模糊等级评价,评价的主体虽然还是管理者,但是评价的重点在于评析课程实施,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但是是将班级所有人员统整起来评价。如班主任是一等奖,配班教师也是一等奖。这种评价虽有利于班级人员的合作,但难以培养典型,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教师仍然被要求做事情。

   3、教师与管理者合作评价。为了让教师自我发现问题,自己主动解决,现在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教师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与互评,管理者、教师组成一个平等互助的合作群体,一起研究,改进课程,改进教育策略,相互沟通,共同提高。

在教师自评和互评过程中,管理者做些什么呢?

首先要制定各类评价标准。在总结前期研究经验的过程中,我们与教师共同制定或修订了各类活动评价标准,以提高评价的效度。

其次需搭建评价平台。即在评价之前教师有机会互相观摩活动,以提高评价的信度。

最后鼓励客观的评价行为。

我们首先在一个评价项目上开展了教师自评和互评。今年3月份我们发现,大尧园户外活动质量不高,经提醒效果不明显。于是,4月份要求大尧园、龙羊峡园各班出一名教师到红山峡园观摩四个班的户外活动,之后,又让教师围绕着:“有什么收获?有哪些差异?如何改进?”三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并让各班教师依据《户外活动评价标准》自评3月份、4月份的户外活动质量,进一步反思自己班户外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和问题,教师运用自己的心理标准和统一标准评价自己的同时也在评价别人,评价客观、公正。由于问题是教师自己反思的,改进策略是教师自己思考的,行动也就特别快,老师们创造性地借鉴了他们的经验,并不断拓展活动内容和形式。

自评和互评不仅给予了教师自我评定工作质量的决策权,而且提高了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和能力。5月份教师主动提出了户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集体竞争游戏中存在着教师控制过高,带来了诸多幼儿等待现象和教师维持纪律现象。园长对他们提出问题的行为给予了及时的肯定,更加激发了教师主动研究的热情,由此开展了“玩轮胎案例剖析”活动。在对比分析案例中两种不同的活动之后,老师们纷纷结合实践反思:自己的哪些行为控制束缚了幼儿,哪些行为有效支持了幼儿,如何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儿童充分、主动参与集体游戏。由于是教师的自我反思、主动研究,因此研究的效果和落实到实践中的积极性都很高,户外活动的质量不断提高,他们为自己评价的活动质量也随之提高。

在户外活动的自评和互评上进行了成功的尝试之后,我们又推广到其他项目,并首先以级部评价为单位,然后在全园分享。例如,我们组织了四轮全体教师参加的集体教育活动观摩,评价时先由教研组长组织本级部教师评价,在全园分享过程中发现:全体教师的自我评价等级与他人评价等级95%是一致的,级部评价等级与管理者的评价等级也是95%是一致的,这充分显示出教师维护自己权利的态度、精神和对自己主体地位的尊重,教师在参与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对教育的理解,儿童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微妙,主动研究,合作研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在评价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评出等级是次要的,关键是通过参与评价开展自我反思与集体反思,互相学习,取长不补短。

教师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参与课程评价,不仅深化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我反思、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青岛市实验幼儿园   李爱玲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