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的法国小学教育

发布者:cj_llq   发布时间:2010-11-29 10:05:30   点击数:

寓教于乐的法国小学教育
    在很多法国人的理念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找到乐趣,才能取得进步。把这种理念成功地运用在对孩子的培养上,法国人的教育方法就有了鲜明的特点和很好效果。
    未来有很多种可能——学习从兴趣开始
    法国小学生课本内容不深,反对死记硬背,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课目除法语和数学外,还有历史、地理、科学常识、动植物知识、生理卫生知识等。
    10岁的法国女孩云娜告诉记者:“我在学校最喜欢的课目是数学,除了上课外,课后或晚上会有一些兴趣活动,周一练柔道,周二学钢琴,周三早上学摄影,周四没有活动,周五学舞蹈。”“也不是每个同学都有这么多活动,例如我的一个女同学就只学吉他,”云娜说,“对于我来说,我不想只选一个活动,我想学所有感兴趣的东西。”
    云娜的母亲露霞是一名艺术教育者,在法国兰斯高等设计美术学院任教授。谈到女儿,她满是自豪与欣慰:“我也觉得她的课外活动有点多,但这都是她的选择,并且她的主课成绩也不错,所以就让她这样自由发展了。”
    法国教师一般不给小学生留家庭作业,有时会留一些类似阅读等少量不太费时费力的作业,但时间绝不会超过1小时。此外,法国小学不按学生成绩编班,不主张搞分等级教学,教师和家长不但不限制孩子的爱好,还会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爱好和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谈到云娜的未来,云娜的母亲没有做过多的设想,她认为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她的未来有很多种可能。而云娜自己则说:“我现在也不知道长大想干什么,可能是当总统,因为我喜欢和人交流,也喜欢一些政治方面的事,例如我对于家人所讨论的政治话题就很感兴趣,而且我也喜欢帮助别人。”
    星期三现象”——课外是课堂的延伸
    法国的中小学校每周三通常不开课,球场、图书馆和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这就是法国的“星期三现象”。
    法国前教育部长雅克·兰曾说,音乐之于心算,戏剧之于阅读,造型艺术之于几何,不无裨益。这句话说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法国,博物馆是素质教育的基地,博物馆和艺术馆也十分热心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并将此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引导他们去发现,去创造。
    每逢周三,学校的小课堂关闭了,社会的大课堂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体育场上小足球队员、小篮球队员在飞奔疾跑;博物馆里,一群群小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艺术殿堂,睁大眼睛去发现真善美的世界。
    云娜向记者介绍道:“学校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今年冬天就要去雪地课堂,我们要去看雪、学滑雪。平时老师也会带我们出去野餐,我们还会去一些活动中心,接触一些有趣的知识,我们还会去参观一些著名的建筑或是坐塞纳河游船,去了解巴黎的历史。”
    科学城——独具特色的科学教育
    在巴黎东北部有一座法国科学城,目前是欧洲最大的科学中心之一。这里有两座主要建筑,一座是科学馆,共设20多个展厅,有地球厅、宇航厅、机器人厅、医学厅、能源厅和儿童科学厅等;另一座是全景电影放映厅,也称“晶球”,它的外形浑圆闪烁,所放映的立体式电影令观众仿佛置身电影场景之中。
    在专为5岁至12岁的小学生设计的儿童科学馆中,按照主题分为不同展区。据儿童科学馆负责人介绍,它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不同于学校的学习环境,在娱乐中教育孩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游戏中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
    记者看到,来参观的孩子大部分有家长陪同,年龄从几岁到十几岁不等。孩子们在轻松和快乐的环境中亲自动手操作科学仪器,体验各种冒险游戏,了解妙趣横生的科技世界。
    “孩子们喜欢这里的活动,例如水上游戏就很受欢迎。还有演播室区域,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很多影视制作方面的东西,他们非常喜欢这些展览,”儿童馆负责人说。
    在采访中,一个法国小学生告诉记者“学习很好玩,好玩得不可思议”。这就是法国的小学教育:尊重孩子的兴趣,注重科学、艺术教育,并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新华社记者 史佳)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