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科研资源

中小学教师能不能搞科研

发布者:cj_zsq   发布时间:2010-09-27 10:41:32   点击数:

 

中小学教师能不能搞科研
    也许许多老师会这样说,搞科研是好事,但我们一线老师搞不了,一是搞科研比较深奥、复杂,我们不会搞;二是我们一线教师又备课,又上课,又管班,时间紧没法搞;三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是好猫,如果教学质量抓不上去谁也负不了责任,搞科研怕影响教学质量。那么,怎样来看待这些问题呢?中小学教师到底能不能搞科研呢?
    一、中小学教师人人都能搞科研
    有些老师总认为搞科研那是专家学者的事,我们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少,又缺少方法,搞不了。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首先,从搞科研的优势和劣势上看,中小学教师完全可以搞科研。中小学教师同专业科研人员比较,固然有科研专业缺乏的劣势。中小学教师缺乏从事教育科研的理论准备和方法准备,缺乏较高理论素养及科研资料。但也应看到自己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有丰富的研究机会和最佳的研究位置。
    从研究位置来看,外来研究者对中小学实际情况的了解往往非常肤浅,因此提出来的研究建设往往无法切入问题的关键。而教师一直身临其境,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省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工作乃是最直接、最适宜的方式。所以从这一点看,教师比外来研究者在进行研究上处在一个极有利的位置。
    从研究机会上看,教师还有得天独厚的最佳研究机会,教师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教室,从实验研究的角度来看,教室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教师可通过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系统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这使教师拥有了研究机会。从自然观察的角度看,任何外来研究都不会改变课堂的自然状态,就只有依靠教师。教师是最理想的观察者,因为教师本来就置身于教学中,对于教学活动,他不是一个局外人,他可以是掌握观察的方法,了解观察的意图而又不改变原来课堂教学情境的最佳人选。这种干中学,学中干的行动研究法,最容易出成果。正因为上述原因,中小学教师搞科研难度并不大,而且投入小,结合实际,见效快。这是专业研究者所不具备的条件。
    其次,从教育科研成功的实践经验上看,中小学教师是能搞科研的。俗话说,伟大出自平凡,平凡与伟大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李庚南是一位普通教师,只有高中毕业,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不仅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而且取得教育科研的累累硕果。下面是她的一段道白:
    一个人一生总少不了一个舞台,生旦净末,笔墨刀枪,任你施展。我的舞台不大,三尺讲台;学历不高,高中毕业;道具不精,一支粉笔。但我一就是43年,其中22年搞教改,矢志不渝,上下求索,颇有收获。6部专著,170多讲电视讲座,还有遍布全国的师友弟子。党和人民更给了我莫大的荣誉。回想起来,这成功来自于6个字:追求、拼搏、超越。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做教师就要做一流的教师。我从17岁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立下了誓言。从此,我孜孜以求,不断磨砺。白天要带好一班,晚上还要挑灯苦战,以充实我学为人师的内涵。忠心、爱心注进我沸腾的血脉;泪水、汗水浇铸我坚强的脊梁。我不怨天尤人,坚信:后天的学习一定能胜过来天的禀赋,更能填补动乱岁月留下的苍白。陈规陋习左右不了我,误解曲解动摇不了我。在教育改革的声浪中,我被推到了教育科研的前沿。
    22年来,我敢立潮头唱大风,努力为学生寻找开启他们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先后主持承担了多个科研课题。从数学自学能力及其培养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创建与实验,从优化教学学习过程,改善课堂教学结构学程导进技艺研究,再到现在正进行的主体性教育课堂教学实践5个阶段,5个跨越,它升华成一个体系——“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贯穿着一根主线——不断探索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成功的机会交给学生,为学生创新发展架桥铺路。从中我总结出可供操作的独立自学群体议论相机引导3个基本环节和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三结合的教学形式,经常性地开课、讲学、奔波推广,夜以继日,虽然忙忙碌碌,但我在不断追求、奋力拼搏中得到超越和升华。
    有志者事竟成。李老师的成功充分说明,教育科研并不是神秘的。能不能做好,这要看每个人所下的功夫了。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每个人就是一座阿里巴巴的宝藏,一旦你打开心灵的无尽宝藏,便会惊异地发现自身的伟大奇迹。那么,怎样把这些宝藏开发出来呢?成功始于意念。每个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中都应勇敢地说——我能行,要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
    二、工作忙,时间紧也能搞科研
    有的老师说,我整天忙于上课,批改作业,哪有时间搞科研呢?其实此话差矣。我们说,越是没有时间越是应该搞科研。对时间应有一个辩证的看法。没时间,你就更要认真去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没有时间?是否有蛮干、硬拼的浪费时间的问题;二是既然时间那么紧张,就要更好地科学地去运用它,如有的老师见学生写错了生字,动不动就罚写10遍、20遍,甚至50遍、100遍,这当然费时间,为什么不探索一下学生的抄写规律,思考一下防错窍门,这不就节省时间了吗?
    谈到搞科研没有时间,魏书生的做法也许对大家是有启迪的。
    魏书生老师1995年曾说:我教了近18年书,当了17年的班主任,可惜,我不能倾全部心力于班级工作,就支付给班级管理的时间而言,我是个不合格的班主任。这17年中,我当了 7年多副教务主任,当了7年多书记兼校长。
    除此之外,我还做了以下一些实事:
    分别为我所任的30个社会兼职(例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学学习研究会理事长等)尽一部分责任。
    在国内外的海、陆、空中跑了40多万公里路,参加各种会议、讲学、办各种杂事。
    在全国除台湾、澳门、青海以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做了550多场报告。
    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讲公开课480次。接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6000多人次来校听课、访问、指导。
    处理了11000多封国内外来信。
    写了 210多万字的日记,发表了84篇文章,已出版了主编的3本书,3本论文集,1本专著。
    不少青年教师问我:时间这么少,还能当得成班主任,您主要靠什么?
    我说:主要靠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一是民主,二是科学;一小点是引导学生练气功”……
    魏书生身兼数职,又做了那么多的事,还坚持搞科研,并取得累累硕果,看来在时间运筹上主要靠两条:一是把每一天的时间大部分用在工作、学习和研究问题上;二是不蛮干,力求把实干和巧干结合,所以能取得较好的工作成绩和丰硕的科研成果。
    三、真正的科研不会降低质量,而能促进质量的提高
有些教师担心,搞教育科研会影响教学质量。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这也要看您怎样处理好常规的教学工作与搞科研工作的关系。因为处理得好,不仅不会影响质量,而且能提高教育质量,所以才有向科研要效益向科研要质量的口号。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在多年的教改实验中非但没有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他说: 1987年起,10多年来,我基本上没给学生留过硬性的家庭作业,学生没交过作业,我也没判过作业。我是这样来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的:从接初一年级一个班开始,担任数学教师兼班主任,直到这个班高三毕业,6年一循环。我们班(实验班)的各位科任老师也不多留作业,从而使学生在 6年中,一直都能做到每天睡眠 85小时以上,部分优秀学生做到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
    “那么,学习质量保证了吗?考试成绩合格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1991—1997年的第三轮实验班为例(我校并非重点中学),在 1996—1997年度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有 5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6人获三等奖。1997年高考,我班40人,全部考入大学,38人上了重点大学,其中22人进入北大、清华。我班阎群同学获得第37届国际数单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我想,我们致力于培养能力,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智力素质,学生的头脑逐渐强大了,在试题面前运筹帷幄纵横捭阖,难题自然是落花流水了。所以,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完善学生的智力素质。
孙老师的科研实践充分证明,从长远利益上考虑搞科研不仅不能降低质量,而且会大大提高质量。充分体现了科研的巨大作用。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