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高段计算练习课操作行为设计说明
发布者:cj_jyk 发布时间:2010-09-14 16:40:31 点击数:
小学数学中高年段计算练习课课教学操作行为设计说明
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小学数学中年段计算练习课教学操作行为设计》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设计的。
一、教学流程与设计理念
㈠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教学结构或教学流程),体现了教学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和如何组织教学。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⒈谈话交流引入练习→ ⒉基本练习强化重点→ ⒊深化练习拓展提高→ ⒋自我反思评价总结
—— 设计原则:
⑴ 整体化原则
四个环节是一个完整的学生练习总结,巩固提高的完整过程。
⑵ 科学性原则
进行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必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由课内到课外。
(导入练习→ 强化重点→ 拓展提高→ 评价总结)
⑶ 主体性原则
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说问题。两句话:
第一句 —— 我做什么事情 (谈话交流→ 基本练习→ 深化练习→ 自我反思)
第二句 —— 我完成什么任务(导入练习→ 强化重点→ 拓展提高→ 评价总结)
—— 具体说明:
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要求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人家的长处;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地引入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一起确定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在引入课题后快速转入基本练习,练习课特点是以练为主,少讲精练。为学生创设练习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基本练习时时,更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保证学习群体的“短板”也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形成基本能力;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练习,适时点拨并关注学困生。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接着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拓展练习,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理论,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在深化练习时时对知识拓展的起点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积极有效地组织拓展深化练习,强化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学生练习时,教师重点帮教学困生,并根据学生实际鼓励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困生;掌握学习进度,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点拨、矫正。
最后要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既要系统归纳整个课题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针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 设计原理:
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每个环节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作为组织者,通过各种方法、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环境。
⒉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⒊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经验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学知识自主建构意义的过程。而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归纳、猜测、概括、验证、交流等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知识,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最具有价值。因此,在复习课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与合作者,而不能成为知识的贩卖者。教师不能独霸课堂,一讲到底,要启发、引导学生,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练习的效率。
二、操作设计的具体说明
⒈谈话交流引入练习
-- 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
“学生学习行为的设计”实际就是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即对帮助学生构建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的追求和落实。
其目的是:沟通知识与兴趣的联系,启迪思维,激活学习动机.
⑴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课本、学具);
⑵.精神集中、振奋,立即投入课堂学习;
-- 教师的教学行为设计: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设计实际上是对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含媒体开发和运用)的设计,设计原则是“以学定教”,教师所采取的一切方法和手段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教师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多媒体等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唤起学生的参与愿望,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马上投入到愉悦的学习中去。
⒉基本练习强化重点
-- 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
⑴学生自主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能够讲清算理,形成基本计算能力。
⑵对练习内容进行归纳、强调,使知识系统化,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
(3)同学间(小组、同桌)积极交流自己想法,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
-- 教师的操作行为设计:
⑴在学生进行基本练习时,教师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
⑵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交流时,更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
⑶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质疑、激发、补充,不断完善,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
先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回忆再现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学习有所提升;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深化练习拓展提高
-- 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
⑴积极认真、独立自主地完成拓展练习,在练习时,要积极思考问题,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自己的学习所得;
⑵要有主动合作的精神,不懂的问题及
⑶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重点记下自己学习的困惑和问题,并有重点地自学或请教。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师的操作行为设计:
⑴精心设计拓展练习,组织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⑵在拓展练习时对知识创新点的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积极有效地组织练习,强化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⑶学生练习时,教师重点帮教学困生,并根据学生实际鼓励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困生;
呈现能代表拓展和深化知识重难点的典型例题、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难和重点强化;呈现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解决问题等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⒋自我反思评价总结
-- 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
⑴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评价要从不同侧面展开,既可以是对整理结果的评价,还可以是对整理形式的评价还可以思维过程进行评价。评价目标不能定位在办法“好”与“不好”上,要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和“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评价要能引发学生的反思行为,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理念。
-- 教师的操作行为设计:
⑴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在培养学生学会反思、乐于反思、善于反思的过程中,值得重视的一点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才能使学生通过反思逐步改进自己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养成在任何事物面前包括在自己的行为面前进行反思总结的习惯。
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