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数学 > 资源共享

小学课程标准、数学下册教材培训材料

发布者:cj_jyk   发布时间:2010-09-14 16:11:19   点击数:

备课组长

低年级:王冬军

一年级:丁晓梅

二年级:黄旭平

 

中年级:李艳丽

三年级:佟吉峰

四年级:于彬彬

 

高年级:刘悦红

五年级:刘清美

六年级:刘岩敏

 

讨论的问题:

1.           教材中教师教学的共性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2.           教材编写的问题

3.           探索规律的教学内容有哪些


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下册教材培训

培训时间:2010426

一、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四单元                                   

课程目标:

通过《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分析,达到教师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掌握第一学段具体教学目标的目标。根据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掌握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减法、有趣的图形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主要内容:

1、课标解读

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 一、基本理念、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一学段的相应内容;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的相应内容。(见《数学课程标准》第119页)

2、教材知识点

概述一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本册教材的教学及评价建议。

明确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四单元各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掌握新课程标准增加的新知识、新方法。知识点评价标准参见《小学数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标准》。对以下内容进行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辅导、专题培训。

⑴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掌握认、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⑵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会从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会进行辨认。认识厘米和米,掌握二者之间关系,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估算、计算和测量。发展观察、操作、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⑶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⑷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欣赏图案、能利用图形组成美丽的图案。

⑸实践活动

⑹不完全归纳法 

3、拓展与补充

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规律

⑴从具体实物到图形再到符号、式子逐步抽象探索事物的规律,感受不完全归纳法。如:

 


 

 


 


 

④ ●〇〇〇〇〇〇               

123123123        

……

⑥教材中的例子:见教材335题、391题等其他册的例题、题目。

⑵认识什么是不完全归纳法。

⑶知道不完全归纳法可以帮助人们探索规律。

⑷拓展练习。如:

 


 


 


 

④ □〇〇△△□〇〇△△□               

          

⑸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规律的案例研究。

案例1: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5页中《探索与发现(四)商不变的规律》

案例2: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00页《图形中的规律》

 ⑹完全归纳法与不完全归纳法。

⑺掌握不完全归纳的结论是或然的。

⑻知道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内容结构中的一项内容。

⑼知道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

⑽知道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规律的内容贯穿在教材1-6年级各册教材的始终。

⑾总结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规律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培训建议:

1.加强对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四单元各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培训,使教师掌握每课的教学目标。

2.加强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新点的教材分析,掌握新课程标准增加的新知识、新方法。如“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规律”的理论与实践的辅导。 

二、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八单元、总复习

课程目标:

通过《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分析,达到教师掌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目标。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掌握加减法、购物、统计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主要内容:

1.课标解读

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的相应内容;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一学段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相应内容;(见《数学课程标准》第1119页、第5163页)

2.教材知识点

概述一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本册教材的教学及评价建议。

明确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八单元、总复习各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掌握新课程标准增加的新知识、新方法。知识点评价标准参见《小学数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标准》。对以下内容进行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辅导、专题培训。

⑴第五单元加减法(二)

⑵第六单元购物

⑶第七单元加减法(三)

⑷第八单元统计

⑸实践活动

⑹总复习

⑺不完全归纳法

3.拓展与补充

⑴基数与序数

⑵数与数字

0的几种作用(小学阶段)

培训建议:

1.加强对一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八单元各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培训,使教师掌握每课的教学目标。

2.加强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新点的教材分析,掌握新课程标准增加的新知识、新方法。如“0、“基数”、“序数”的理论与实践的辅导。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

 

一级知识点

二级知识点

三级知识点

数的认识

认、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数的运算

100以内加减法

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列加减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常见的量

元、角、分的认识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图形的认识

⒈从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2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测量

1.厘米和米的认识

2.简单的估算和测量

统计与概率

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数据收集与整理

条形统计图

 

三、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P1-52教材内容

课程目标:

通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1-52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正确理解《课标》对以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实现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对“有余数除法”、“混合运算”、“方向和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的具体目标,“实践活动”内容的具体要求。

2、教材内容

(1)  除法竖式的书写,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归纳小学阶段实际问题中“进一法”、“去尾法”的应用;

(2)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恰当处理“巩固混合运算”与“解决问题不要求学生必须列综合算式”的矛盾;

(3)  辨认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物体所在方向的描述,看简单的路线图;

(4)  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大小比较,大数的实际意义及估计;

(5)  分米、毫米、千米的认识和简单换算,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

(6)  实践活动课“走进乡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分析;

(7)  P1-52教学内容中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决方法。

培训建议:

1、对教材知识点的培训应体现知识的系统性,突破“低年级化”;

2、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应侧重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3、对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培训要从教师的疑点困惑出发,抓准重点,进行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4、采用参与、互动的培训方式。

四、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53-100教材内容

课程目标:

通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53-100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正确理解《课标》对以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实现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认识图形”、“加与减(二)”、“统计”、“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实践活动”内容的具体要求。

2、教材内容

(1)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及简单实际问题;

(2)  角、直角、锐角、钝角、平行四边形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  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及其有关实际问题;

(4)  读统计图表,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进行简单分析;

(5)  实践活动课“美丽的植物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分析;

(6)  P53-100教学内容中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决方法。

培训建议:

1、对教材知识点的培训应体现知识的系统性,突破“低年级化”;

2、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应侧重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3、对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培训要从教师的疑点困惑出发,抓准重点,进行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4、采用参与、互动的培训方式。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知识点

一级知识点

二级知识点

三级知识点

数的认识

1.认、读、写、数万以内的数

2.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

3.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4.大数的意义及估计

数的运算

1.除法竖式的书写

2.有余数的除法

3.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4.整十、整百的数的加减口算

5.三位数加减法笔算

6.连加、连减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图形的认识

1.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平行四边形

4.图案的设计与欣赏

测量

1.  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2.  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

图形与位置

1.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2.简单的路线图

统计与

概率

数据统计

活动初步

1.  读统计图表

2.  制作统计图表

3.  分析统计图表

 

五、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1-52教材

课程目标:

通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1-52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以元角分为背景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大小比较、小数加减法、平移、旋转、轴对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面积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课标》对以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实现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对“小数”、“面积”、“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算法交流”、“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平移、旋转、轴对称”在三个学段的不同要求,“实践活动”内容的具体要求。

2、教材内容

(1)  “小数”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编排、地位、作用,小数的意义及其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关系;

(2)  如何指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下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

(3)  轴对称、平移、旋转的概念;

(4)  如何实现表内乘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向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通研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的意义、价值和估算的时机、方法、精确度的确定;

(5)  “面积”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前后联系,对“面积”与“周长”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建立正确的面积单位表象,教材中哪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的策略;

(6)  实践活动课“森林旅游”和“旅游中的数学”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教学价值分析;

(7)  P1-52教学内容中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决方法。

3、拓展与补充

中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图形变换”的内容。

培训建议:

1、对教材知识点的培训应体现知识的系统性,突破“低年级化”;

2、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应侧重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3、对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培训要从教师的疑点困惑出发,抓准重点,进行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4、采用参与、互动的培训方式。

六、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53-92教材

课程目标:

通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53-92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分数的意义、简单分数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及相关简单实际问题、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课标》对以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实现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对“分数”、“平均数”、“可能性”、“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并对比第二学段中关于“分数”、“可能性”的目标要求,“实践活动”内容的具体要求。

2、教材内容

(1)  “分数”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编排、地位、作用,分数的意义及其与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操作活动、直观图形及“数形结合”策略在“认识分数”教学内容中的运用,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

(2)  “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可能性”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编排情况,试验和操作活动在概率教学中的作用和具体操作方法,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试验和操作活动;

(3)  实践活动课“体育中的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分析;

(4)  P53-92教学内容中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决方法。

3、拓展与补充

中学数学教材中关于“概率”的内容。

培训建议:

1、对教材知识点的培训应体现知识的系统性,突破“低年级化”;

2、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应侧重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3、对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培训要从教师的疑点困惑出发,抓准重点,进行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4、采用参与、互动的培训方式。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知识点

一级知识点

二级知识点

三级知识点

 

 

 

 

数的认识

1、认、读、写简单的小数;运用小数表达和交流。

2、比较小数大小。

3、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运用分数表达和交流。

4、比较分数大小。

数的运算

 

 

 

1、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相关问题。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3、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大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相关问题。

探索规律

1、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计算规律。

2、乘数是11的两位数乘法的计算规律。

3、两位数乘25的计算规律。

 

 

图形与变换

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镜面倒影的对称现象及特征。

3、平移与旋转两种运动现象。

4、欣赏由平移、旋转和对称组合图形的图案美。

 

测量

1、面积的含义。

2、常见的面积单位。

3、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4、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平均数的意义。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

不确定现象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2、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和交流。

 

七、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60教材内容

课程目标:

通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60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比较、小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图形分类、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认识、梯形的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内角和、三边关系、小数乘法相关知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和形状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课标》对以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实现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第二学段对“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小数乘法”、 “观察物体”、“估算”、“算法交流”、“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 “综合应用”内容的具体要求,了解第三学段中与“观察物体”相关的“视图与投影”内容标准,分析“观察物体”的教学对学生空间观念、空间推理、空间想象力形成的重要作用。

2、教材内容

(1)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前后联系,用小数表示十进制计量单位教学难点的处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关系,如何实现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向小数加减法的迁移;

(2)  “认识图形”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前后联系,按照集合的思想将三角形分类,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三角形内角和、三边关系的探索过程分析,如何指导学生欣赏、设计图案;

(3)  “小数乘法”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前后联系,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关系,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律中的运用,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

(4)  经历观察、想象、推理的活动,辨别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范围或形状,丰富自身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

(5)  综合应用“数图形中的学问”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教学价值分析;

(6)  P1-60教学内容中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决方法。

3、拓展与补充

了解视点、视线、视角、盲区的概念

培训建议:

1、对教材知识点的培训应体现知识的系统性;

2、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应侧重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3、对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培训要从教师的疑点困惑出发,抓准重点,进行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4、采用参与、互动的培训方式。

八、、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61-110教材内容

课程目标:

通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61-110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除数为整数或小数的小数除法、积、商取近似值的方法、循环小数的认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的规则、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含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用等式性质解简单方程、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课标》对以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实现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主要内容:

1、课程标准

第二学段对“小数除法”、“游戏公平”、“认识方程”、“解决问题”、“估算”的具体目标,并对比第三学段中关于“代数式”、“方程”的目标要求,“综合应用”内容的具体要求。

2、教材内容

(1)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关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计算教学中的应用,规范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2)  设计公平的游戏活动规则,对学生的试验和操作活动的科学指导;

(3)  “方程”相关教学内容在整套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后续内容,方程的概念,利用等式性质解规定形式的简单方程,利用其他已有知识解简单方程,方程的思想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和重要作用;

(4)  综合应用“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分析;

(5)  P61-110教学内容中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解决方法。

3、拓展与补充

中学数学教材中关于“代数式”、“方程”的部分内容。

培训建议:

1、对教材知识点的培训应体现知识的系统性;

2、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应侧重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3、对问题情境、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的培训要从教师的疑点困惑出发,抓准重点,进行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4、采用参与、互动的培训方式。

 

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知识点

一级知识点

二级知识点

三级知识点

数的认识

1.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2.运用小数表示事物

3.比较小数的大小

4.认识循环小数

数的运算

1.小数的加减法

2.小数的乘除法

3.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探索规律

1.  小数点移动规律

2.  探索数图形、摆图形所需小棒数量的规律

  式与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

2.认识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3.等式的性质

4.解简单的方程

5.初步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图形的认识

1.图形分类

2.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内角和

4.三角形三边关系

5.初步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6.欣赏与设计图案

7.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

统计与

概率

可能性

1.可能性相等

2.游戏规则公平

 

九、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四单元                                   

课程目标:

通过《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分析,达到教师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掌握第二学段具体教学目标的目标。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掌握分数乘、除法、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主要内容:

1.课准解读

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 一、基本理念、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的相应内容;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二学段的相应内容。(见《数学课程标准》第130页)

2.教材知识点

概述五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本册教材的教学及评价建议。

明确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四单元各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掌握新课程标准增加的新知识、新方法。知识点评价标准参见《小学数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标准》。对以下内容进行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辅导、专题培训。

⑴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⑵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⑶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⑷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⑸综合应用数学与生活

⑹估算的意义与方法 

3.拓展与补充:展开与折叠

培训建议:

1.加强对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四单元各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培训,使教师掌握每课的教学目标。

2.加强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新点的教材分析,掌握新课程标准增加的新知识、新方法。如“估算”、“展开与折叠”的理论与实践的辅导。 

十、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五~七单元、总复习

课程目标:

通过《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分析,达到教师掌握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目标。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主要内容:

1.课准解读

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二学段的相应内容;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二学段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相应内容。(见《数学课程标准》第2030页、第6479页)

2.教材知识点

概述五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本册教材的教学及评价建议。

明确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五~七单元、总复习各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掌握新课程标准增加的新知识、新方法。知识点评价标准参见《小学数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标准》。对以下内容进行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辅导、专题培训。

⑴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⑵第六单元百分数

⑶第七单元统计

⑷综合应用数学与购物

⑸总复习

⑹估算的意义与方法

3.拓展与补充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

⑴什么是估算

⑵估算的意义,在实践中的应用,估算的教育价值

⑶小学数学教材估算教学内容的掌握

⑷估算方法总结

⑸估算及估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培训建议:

1.加强对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五~七单元各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培训,使教师掌握每课的教学目标。

2.加强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新点的教材分析,掌握新课程标准增加的新知识、新方法。如“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辅导。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知识点       

一级知识点

二级知识点

三级知识点

 

 

 

 

数的认识

1、百分数的意义。

2、读写百分数。

3、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

4、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关系。

数的运算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计算方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分数除以整数、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3、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估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4、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

探索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式与方程

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图形的认识

1、认识长方体(含正方体)

2、展开与折叠(空间想象、动手实践)

3、露在外面的面(空间想象、寻找规律)

测量

1、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认识体积、容积

3、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4、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及换算

5、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数据统计的过程

2、扇形统计图

3、统计图的选择

4、中位数与众数

 

 十一、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一~二、总复习数与代数单元

课程目标:

通过《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分析,达到教师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掌握第二学段具体教学目标的目标。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掌握圆柱与圆锥、正反比例、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主要内容:

1.课准解读

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 一、基本理念、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的相应内容;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二学段的相应内容。(见《数学课程标准》第130页)

2.教材知识点

概述六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本册教材的教学及评价建议。(见教参)

明确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一~二、总复习数与代数单元各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掌握新课程标准增加的新知识、新方法。知识点评价标准参见《小学数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标准》。对以下内容进行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辅导。

⑴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⑵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⑶总复习数与代数

⑷正比例、反比例函数图像

3.拓展与补充:

正比例、反比例图像

培训建议:

1.加强对六年级下册教材第一~二、总复习数与代数单元各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培训,使教师掌握每课的教学目标。

2.加强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新点的教材分析,掌握新课程标准增加的新知识、新方法,如“正比例、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理论与实践的辅导。

十二、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总复习中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程目标:

通过《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分析,达到教师掌握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目标。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掌握总复习中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主要内容:

1.课准解读

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二学段的相应内容;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二学段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相应内容。(见《数学课程标准》第2030页、第6479页)

2.教材知识点

概述六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本册教材的教学及评价建议。

明确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总复习中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各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掌握新课程标准增加的新知识、新方法。知识点评价标准参见《小学数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标准》。对以下内容进行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辅导、专题培训。

⑴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⑵总复习统计与概率

⑶总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⑷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3.拓展与补充

解决问题的策略

培训建议:

1.加强对六年级下册教材总复习各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培训,使教师掌握每课的教学目标。

2.加强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新点的教材分析,掌握新课程标准增加的新知识、新方法,如“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的辅导。

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知识点

一级知识点

二级知识点

三级知识点

 

 

 

 

数的认识

1、整数知识网络

2、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知识网络

3、常见的量知识网络

数的运算

1、(四则)运算的意义知识网络

2、估算知识网络

3、计算与应用知识网络

探索规律

1、运算律知识网络

2、探索规律知识网络

式与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网络

2、方程知识网络

正比例、反比例

1、正比例、反比例知识网络

2、正比例的意义及应用

3、反比例的意义及应用

4、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及应用

图形的认识

 

1、面的旋转(认识)圆柱、圆锥

2、图形的认识知识网络

3、线与角知识网络

4、平面图形知识网络

5、立体图形知识网络

测量

1、圆柱的表面积

2、圆柱的体积

3、圆锥的体积

4、面积、体积单位知识网络

5、图形公式推导及应用知识网络

6、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网络

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变换知识网络

图形与位置

确定方位及确定某一点的位置的知识点网络

及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数据统计的过程知识网络

2、统计图的选择(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复式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知识网络

3、认识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知识网络

可能性

1、可能性知识网络

2、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知识网络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