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小学数学“三杯赛”有感——獐子小学教师
发布者:cj_ycx 发布时间:2010-06-30 08:45:49 点击数:
前言:
2010年5月28日,小学数学“三杯赛”活动在獐子小学举行,本次活动得到了獐子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特别是獐子小学全体教师全程积极的参与,让我们本次活动增色不少。更可贵的是,活动结束后,全体教师认真记录了自己观课后的所思所感。现把獐子小学部分教师的观课感受呈现于此,请大家细细品读。
2010年5月28日,小学数学“三杯赛”活动在獐子小学举行,本次活动得到了獐子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特别是獐子小学全体教师全程积极的参与,让我们本次活动增色不少。更可贵的是,活动结束后,全体教师认真记录了自己观课后的所思所感。现把獐子小学部分教师的观课感受呈现于此,请大家细细品读。
学习体会
獐子小学 石红光
教材,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但是到底应该怎样读懂教材听了韩老师的报告有了很大的收获。如果一个知识只让学生知道结果是很容易的,几秒钟就可以搞定,可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读懂教材,是教师灵活运用教材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的需要,可见教师读懂教材很重要。
1、要读懂教学目标和要求。
2、要读懂作者的编排意图。
(1)要读懂“主题图”。
(2)要读懂“例题”。
(3)要读懂“做一做”和“练习”。
3、要读懂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1)要了解本节知识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内容有没有联系。
(2)要了解本节知识内容与后面要学的知识内容有什么联系。
2、要读懂作者的编排意图。
(1)要读懂“主题图”。
(2)要读懂“例题”。
(3)要读懂“做一做”和“练习”。
3、要读懂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1)要了解本节知识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内容有没有联系。
(2)要了解本节知识内容与后面要学的知识内容有什么联系。
参加三杯赛的体会
以前我也参加过很多次三杯赛,但是都是以选手的身份参加,所以每次都是只想着自己的课,没能静下心来。这次比赛在我们学校举行,我全程参与,收获颇丰。
一、参赛老师的课很精彩
这次比赛是年轻选手参加,最年轻的才参加工作两年,但是如果不
这次比赛是年轻选手参加,最年轻的才参加工作两年,但是如果不
说谁也看不出来,因为每个人的表现都很精彩。
首先,这些老师的素质都非常好。语言组织严谨、课堂机制灵活,能抓住课堂上学生的生成进行教学,每节课都很扎实。当然参加比赛的课肯定是集体的智慧。从而我们也能看出我们整个的数学课堂教学好不逊色。虽然是年轻老师在做课,也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邵华老师的课以李强找工作这一情境贯穿全课,而且情境非常合理。使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确实需要中位数这一新知识,知识从生活中来,学会了,我们就用新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刘吉慧老师感觉很成熟,介绍才知道她才31岁。课堂上虽然是借班上课,却和学生其乐融融,好像就是她自己的学生。学生们都很喜欢她,很具大家风范。
于佳老师参加工作才两年,生机勃勃,干劲十足。看见她,让我想到了刚参加工作两年的我第一次参加长海县评优课比赛。从她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的语言表达很精彩,让我很佩服。相信她会成长的很快。所有课中我最欣赏的是张明老师的课。也许他自己不是很满意,但从这节课上,我看到了四块石小学老师的水平,备课很有深度,与众不同。中位数这样的课很多人上过,但张明老师的课对教材挖掘很透彻,考虑问题全面,包括怎么找中间的数,中位数与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比较。听每一节课都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我相信学生有收获,教师不虚此行。
二、我们的孩子很可爱
以前到市内听课,感触最深的是人家的学生都是怎么培养的,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头头是道。今天再看看我们的学生,毫不逊色,学生的思维很灵活,上课状态非常好,语言组织严谨,还敢说话。因为是不认识的老师上课,老师不知道谁是好学生谁是差生,但课堂表现让自己的老师都很惊讶,有时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课堂,也许是自己的教学有问题,换一种方式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
三、我们的老师很好学
整整坐了一天半,我们所有的老师没有叫苦叫累的,不仅仅是学校的要求,更重
要的是老是觉得这样的活动机会难得。大家听的记得都很认真,相信一定会受益匪浅。
我很欣赏衣春霞校长的话:像水一样的课堂教学,无孔不入,润物无声。这也是我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参加送课活动暨
青年教师数学三杯赛活动的收获
獐子小学 赵海玲
5月27日下午,我有幸欣赏了来自大连湾红旗小学于爽老师的《鸡兔同笼》一课,尤其值得高兴的是聆听了韩德江老师的《关于“读懂教材”的一些思考》。
有了之前这两者的铺垫,使得我在参与“长海县小学数学‘三杯赛’”的听课过程中,学习指向更明确。我们都深知备课工作在完成教学任务中的重要性,但是,读懂教材是我们每位教师备好课的前提,尤其是现行的北大版的数学教材,它对教师的把握教材的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教师的备课不是抄教案,教案也不应只是写一些教学流程和习题,对于知识的生成过程较少预设,这样的教案在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实用性。我们应该知道,每一篇有创新的教案的背后都蕴藏着作者对教育的独特理解,不是简单地用别人的教案可以上好自己的课。新的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诸多质的不同,从理论到结构都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它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课时的安排,只提出原则性的教学和评价意见。它不仅为我们提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要求,还在教师使用教材、指导学生学法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新颖的、实用的建议。每位教师可能都会觉得北师大教材内容少,覆盖面广。教学中我们只传授了一点点,却要求学生会的很多。有些知识老师不讲学生怎么能会呢?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其实北师大教材安排内容从浅到深,注重探究过程,特别是练习题每一道都不白给,需要我们引领学生认识知识的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层层递近。
1、 教学目标的把握
在备课之前对每一个学段的目标,单元目标和本课的教学目标要一一琢磨,否则就会出现《读统计图表》一课教学目标确定的失误。该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读
取统计图表,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并且解决数学问题。
2、 学情分析
要想达成教学目标,备课时的学情分析必不可少,这其中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由经验而来的典型的困难;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路径。
对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学生知道一点点还是似懂非懂的,还不如不知道呢。不知道的情况下,学生就好象一张白纸,就可以接受新的知识。这点,也是我在倾听了于佳老师的《中位数和众数》感受颇深。有的学生自己回家自学了,他所学到的只是知识的结果,而他缺少的恰恰是教师课堂中要引领他们经历的知识形成过程。正如波利亚所言:“老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当然,我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对于于佳,这位教龄不足两年,素质却如此佳的新教师来说我有些吹毛求疵了。
3、 情境创设
情境是为什么而创设的呢?韩德江老师说,创设情境的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情境素材的合理选取可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效为数学的教与学服务。还以于佳老师的《中位数和众数》为例谈我的拙见。于佳老师用学生身边再熟悉不过的跳绳比赛这一素材作为本课的问题情境,更易于被学生接纳。
4、调控好我们的课堂
课堂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课堂上有没有实现目标?教师有没有调整目标?有没有新生成的目标?
教师的提问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问题的指向是否明确?是否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的引导、指导、反馈、评价策略有效吗?这些问题是我们数学课堂的核心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乃非一日之功,这恰恰是我的课堂所匮乏的。
各位领导送来的是及时雨,我作为一线教师如吮甘霖,真切期待能不断有这样的涓涓细流滋润。谢谢!谢谢!
听课反思
獐子中心小学
李颖
从5月28日下午开始,我参加了“牵手活动在长海”和“长海县数学三杯赛”两项活动。一天半的时间,我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可我不想去梳理他,因为听课贵在有一得,我如果能得到收获,并为自己所用,这就是我的成功吧!
《鸡兔同笼》一课,让我的收获最大,这不是因为他由大连老师执教,而是我看到了教学设计的计划性和合理性。首先,学生自读题,师问获得哪些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师引导学生思考20个头说明什么?54条腿想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简单的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了题意,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接着,让学生猜一猜,鸡、兔各有多少只?集体验证。这个环节其实是教给学生在表格中怎样算脚的只数。然后,帮助学生建立表格方法,并引导学生填出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同时,使学生发现:每减少1只兔子就会减少2条腿,也暗示学生不用每次都计算,可以运用规律……总之一系列环节的设计,不仅减少了坡度,而且层层突破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中位数和众数》一:一种生活的情境贯穿始终,既符合生活实际,又使知识浑然一体:《字母表示数》一课,深刻地反映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但对教材挖掘得不够,学生的学习不透彻,不扎实;《读统计图表》,考虑了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的活动能吸引学生兴趣,但对目标的把握有所偏差;《比赛场次》的情境创设真感染人,我去年也教过这一内容,自我认为优于她的方面是在解决问题(1)时,解决了什么叫“每两支球队进行一场比赛”的难点,一条线表示什么,怎样做到有序、不重复、不遗漏的问题,为解决问题(2)扫清了障碍;《中位数和众数》二:教师虽然年轻,但教态自然,亲和力强,渲染了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一道“选择合适的统计量”的题,加强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中位数和众数》三:让我见识了数学知识的强大魅力,许多用言语无法表达的意思,简单的统计图却解决了,太好了,这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同时,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教师,尤其是一名数学教师更应该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010-5-31
浅谈“三杯赛”观后感
獐子中心小学 解德福
十分感谢县进修学校以及各校的参赛老师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本着向各位同行学习的心态,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
听了甘井子区红旗中心小学于老师的课,以及六位青年教师的“三杯赛”,很受鼓舞和启发。
尤其是四块石小学的张明老师很有亲和力,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引领学生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堂精彩纷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 以生活为切入点:张老师在出示某公司员工的工资表后,用学生演绎了某员工的家庭工资小风波。并在“平均数”、“中间数”的教学环节中展开学习。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在课堂中学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二.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例如:用完整的话介绍“员工工资情况”学生侃侃而谈,培养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看板书谈一谈对“中位数”的理解,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内化了文本语言。
三.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合作商量,理解“中位数”、“众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张老师引导学生由说说看看到排排算算的过程,是一个由“易—难”的过程,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螺旋上升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大长山中心小学刘杰老师指教的《比赛场次》开头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很快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接着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本节课的知识点交给学生。
一、导入成功。刘杰老师选择女足亚洲杯赛的资料片作为话题。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课堂上来,为本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开展直观教学。课上安排了多名学生上台演示,有了这些直观的信息,学生很容易算出比赛的场次。方法也多种多样。
三、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效果良好。整节课老师围绕单循环赛的知识,精心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方式,找到解题规律,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整堂课,刘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总是,给予学生掌声和赞扬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刘老师总是耐心的加以启示,引导,点拨。让学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错了也不要紧,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班级大家庭的融洽,和谐。这也是我需要努力学习改进的地方。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虽然几位老师的课堂上或多或少的有些不足之处,但是我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方式,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方法更多更灵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反思
姚桂君
5月27、28两天,“牵手在长海”和“长海县三杯赛”在獐子中心小学举行。听了这七堂数学课,让我感受颇深,这些年轻教师,他们的课有太多值得我学习和思考的地方,下面我就谈一下听了这几课以及甘井子区教研员的讲座以后给我的启发。
一、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具有语言魅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语言要做到严谨简练,并且要具有亲和力,对孩子要多表扬,多鼓励。于佳老师和王丹老师虽然刚参加工作不久,但语言很轻柔,很具有亲和力,她们儿童化的语言一直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及时的表扬孩子,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二、数学源于生活,于佳老师播放一段学生们熟悉的跳绳运动,开始了这一课新知的教学,对于跳绳运动里还蕴含着有趣的数学,令学生大吃一惊,自然要好好听一听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老师抓住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了一个个新知识。这不正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学有用的数学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得到了多好的诠释,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是于佳老师本课的一大亮点。这样善于把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王丹老师也做得非常好。
三、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王丹老师用智慧果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刘吉慧老师用学生姓名给解题方法来命名。这都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教师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刘吉慧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以儿歌的形式,让学生拍手来说,刚开始学生说得紧凑而整齐,后来,累得说不下去了,这时老师话锋一转,有没有一个好方法用一句话就把刚才说也说不完的儿歌给说完,学生被老师一点拨,思维的空间被打开,马上就有学生说用n来表示。
五、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必须备有常流水,而不再是过去常说的一桶水。老师们能自由的引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也就是文化底蕴要足。必须树立一种观念:那就是要学习,要长期的、持久的、不断的去学习。要想当一名好老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知识,努力去提高我们自身的整体素质.我也必须意识到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工作再忙也不能放弃学习。
听课活动反思
獐子中心小学
于晓明
最近在我们学校进行了数学“三杯赛”和“牵手在长海”活动,我听取了各位教师的精彩数学课。这些教师的教学风格独特,教学手段新颖,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引发了我这样几个思考:
1、 读懂教材
读懂教材是我们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我们上好课打造实效课堂的基础。在这次一课多上的情况下体现得尤为明显。思考的角度不同教材体现的就不一样,学生学的效果就不一样。我想读教材就和孩子读课文一样的道理,我们要求孩子拿起一篇课文先读一读,整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一部分一部分细细研读。那么我们也应该先通览一下我们要上的课,是什么内容,分成几大部分,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挖掘思考“这一部分要干什么?”确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再来想“我每一部分怎样干?”所谓“不读不知,粗读浅知,细读深知”。教材不怕反复琢磨,就怕不反复琢磨,有时多读一遍多一样收获,多一种方法。
2、读懂学生
平时我们给自己的学生上课,最了解自己的学生,学生在哪一块知识上会难以理解,哪一块知识可以独立完成较好,在读懂教材后会心里有数,可以帮助我们完善教学方的选择,调整好知识的增减和拓展。
3、抓住生成
每一节数学课都不会完全按照老师的设计进行到底,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总会生成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很正常也很好,我觉得这是学生在为我们创造出彩的机会。处理的合适往往就解决了知识的难点,忽略了学生就没学会,会给后面的练习造成障碍。这些生成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来讨论解决,即使学生经过讨论还解决不了,这时我们再讲。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观察、思考,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得到的果实才是甜美的。
獐子中心小学 杨云红
周五一天参加了县进修学校在我校举行的“三杯赛”活动,共观摩了六位年轻教师的赛课,这六节课可谓精彩纷呈,让我感受颇深,特别是还有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新教师,他们的课有太多值得我学习和思考的地方,下面我就谈一下这六节课对我的启发。。
1、我非常惊叹这些年轻教师在课堂上有严谨的思维,精炼的谈吐。如果没有知识的积淀与认真的钻研是难以做到如此恰当的把握教材。每节课的主线都非常的清晰,目标定位非常的恰当,在教学中也紧紧围绕目标展开的。
2、教学内容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原有的知识点展开新知的教学。
3、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充分利用课上的生成资源。
4、这几节课都充分运用了现代化教育手段,课件制作科学、实用、美观,让教学更加直观,化解了难点,使整个教学充满了活力和乐趣。
年轻教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享受,同时也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1、要给学生一杯水,我必须备有常流水,而不是一桶水。我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更新自己。我在听课时,年轻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令我叹为观止。他们的语言或铿锵有力,或温柔委婉,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对比自己的课堂语言苍白无力,面对学生的困惑有时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究其原因就是文化底蕴不够。听了年轻教师的课让我有一种紧迫感,一种危机感。我要不断的去学习去充实自己,以提高自身的素质。
2 、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具有语言魅力,尤其是数学,语言更要做到严谨简练,并且要具有亲和力,对孩子要多表扬,多鼓励。这些年轻教师语言都很轻柔,很具有亲和力,他们儿童化的语言一直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及时的表扬孩子,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这些年轻教师的语言都那么严谨简练。这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应时刻注意的一点。
3 、数学源于生活,最后必须要回到生活当中。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如果脱离实际来学知识的话,其学习的意义不大。所以在数学课上,必须让学生知道在现实中的应用。这六位老师的整堂课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都把当堂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也是我以后课堂上应该做的。
正如衣校长所倡导的:“像水一样的课堂教学”。课堂花样百出,热闹非凡,而忽略了知识的本位,学生只顾玩了,结果会适得其反。平平淡淡、扎扎实实的像水一样的课堂教学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活动,看到优秀教师的素质,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獐子中心小学 任淑娟
2010年5月28日,长海县小学数学“三杯赛”在我校拉开帷幕。我有幸观看了六位青年教师的展示课。使我从中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趣味化和艺术化。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一直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正因如此,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授课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同,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视角不一,产生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本次活动中,《中位数和众数》一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听课后反思,我特别欣赏张明老师的讲课风格。首先,在上课伊始,她通过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引到小王的工资,再由工资(情景表演)引发家庭风波,由此导出新课。这样设计既贴近生活又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中位数和众数,此环节最大的亮点是:教师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教师成为教学的引路人,层层深入的一连串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明白了:找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且能利用这一知识很好的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做到了首尾呼应。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练习的选题上很有侧重性,不是为了就题练题,而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化教学内容,拓宽视野为目的。比如有这样一道练习:她先出示了5月的工资表,让学生找出中位数,众数,平均数,通过找这些数,你有哪些发现?由此区分这三种数。我认为,在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也是学生思维最疲惫的时候,此时,张老师这样处理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再一次的理解本课内容,而且也有益于学生解决今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可谓“一箭双雕”。
此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课堂中的一个个精彩还时刻浮现在我脑海中。我教学的路还很漫长,今后,我要更加细致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参加“三杯赛”活动体会
獐子岛镇中心小学 赵红梅
2010年5月28日,由长海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小学青年教师数学学科“三杯赛”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我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感受颇深:
1.选手给我的第一感觉
在参加三杯赛选手中,他们比较有激情,有活力,有一种个人魅力。在这个赛场上,每个选手顶得住压力,可以显现出个人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好的,尽管有很大压力,选手们给人的感觉是轻松的,是沉着大方、处变不惊的,显得大方自然,有着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和应变能力。尽管参赛的选手很年轻,有两位连两年的教龄都不到,学生也是首次经历这样的课堂,我在下面听课都觉得紧张。可是参赛的选手们都能以微笑进入课堂,给人一种比较亲近的感觉,用微笑缓解了学生的压力,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比较融合,不是那么严肃,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知创造一种轻松的环境和氛围。所以我的感受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以微笑面对学生,以便于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一个课堂如何教师太严肃,学生就显得很拘谨,放不开,不利于创造学生探知的融洽氛围,所以应该在学生面前保持课堂上(课后可以严格要求)的微笑,增强教师自身的亲和力。同时也是教师素质和内涵的一种修养,也是教师自身魅力的一种塑造。
2、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如海洋小学于佳老师讲《中位数与众数》用课件出示学校五年级学生的跳绳比赛,创设跳绳比赛的生活情景。再如广鹿小学的刘吉慧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一开课,刘老师恰当的运用了身边的素材:名字的英文缩写、扑克牌、生活中常见的字母等,这些设计使原来抽象的字母变得具体与富有情趣。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3、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
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我校的邵华老师讲《中位数与众数》时,这一节课,我觉得本课的难点是充分的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创设了“工资”的生活情景,在理解“中位数”过程中,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再如,大长山小学刘杰老师讲《比赛场次》,让学生自己探究,猜想,验证等方法得出计算比赛场次的规律。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青年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深深的明白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一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听课后的体会5月27、28日两天,我参加了大连甘井子区与长海县牵手帮扶,送课下乡活动暨长海县“数学三杯赛”的活动。使我感受很多。
听课中,我认真听,认真作笔记。课余时偶尔与老师们谈谈每一节课的感受。不知不觉,转眼间一天的时间从身边溜走,六位来自长海县不同学校青年教师的精彩课堂教学虽然结束,但每一节课的精彩画面却萦绕在心田。令我回味无穷,收获很大。的确,这六位教师的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令人叹服。微笑的面容、得体的穿着、挖掘教材的高超能力、应变的技巧、鼓励的话语,使课堂象一个强有力的磁场紧紧地吸引着学生。但更让我感动于每节课师生之间的自然和谐;感动于六位老师的才华横溢、收放有度;感动于孩子们的精彩纷呈;激情踊跃、思维敏捷、表述清晰;感动于课堂的活泼亮丽,带给我们听课者的身心愉悦。
通过两天的学习,是我感触颇多,觉得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本次比赛中老师们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了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创设了一种愉快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课堂有新意,有新鲜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从而主动深入学习。”比如:张明老师的《中位数和众数》老师利用情境表演《家庭纠纷》引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在师与生、生与生交往互动过程中,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更多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本次比赛中,我体会到了这一点,教师们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保证学生个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维活动和实践操作活动,掌握知识点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我学习的6节课中,老师们都注重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更贴近生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同时也告诉我自己,作为老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将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引入课堂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思想看周围的事物。
总之,听了这些数学课和专家的讲座确实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专家的讲座,让我更明白读懂教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从今以后,我将慢慢吸取别人的宝贵经验,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更快的提升!
獐子中心小学
孙丽霞
孙丽霞
2010年5月29日
三杯赛活动反思
獐子中心小学 张杨
有幸全程参与了县数学三杯赛,虽说不是作课教师,但在此次活动中也是受益匪浅。
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我只教过一、二年级及四年级的下册。自我感觉与人教版相比较,用我的话来概括就是战线拉得太长。从一年级渗透到六年级应用,你要教哪部分的知识需要看看前几册有什么铺垫,还需要看看后几册需要做什么样的延伸。总之,本套教材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材以主题图示人,无明显的例题,而且不再像人教版的数学教材那样计算与应用题“分家”。二合一的课随处可见,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渗透计算的相关知识,更为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本次作课的六位教师都在创设情境上下了不少的功夫。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主动探索并获取数学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才得以显著。
听了参赛教师的课,才知道自己在创设情境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听了专家的讲解更明白了自己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每位教师如果能把每一节课都准备得如此精彩,那我们的课堂教学可真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但是,要做到每节课都如此精致的确不是件易事。那我们只有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每天多一点精彩,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自己也就问心无愧了。
正像进修学校衣校长说的那样:我们要追求水一样的教育。要像水一样的无孔不入,才能真正的达到润物无声的目的。水一样的教育,就让我们的学生在教育的滋润下快乐的成长吧!
学 习 体 会
獐子小学 王桂梅
这次 “牵手在长海,帮扶,专家引领—即长海县小学数学“三杯赛”活动”在獐子岛镇中心小学举行。在这次活动中,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韩德江老师详细的从理念和实践中讲解了如何读懂教材,怎样读懂教材以及结合大量的素材向我们讲解了具体的情景来教学使我受益匪浅。听课学习,总共有7节课,每节课都有每节课的特点。现将其中一节课《读懂统计表》来谈一谈。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读懂统计图表,在交流,分析 ,合作中得到大量的数学信息问题,读懂统计图,统计表。了解在生活中的作用。解决生活中获得实际问题。
3巩固练习。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认识。这几个环节处里的比较好,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王丹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生活中的场景,平时喜欢吃什么水果,用学生喜爱的贴小红花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由组内的人数的统计迁移到班级人数统计,为构建学习新的知识奠定了有力的基础。课堂教学层次清楚,注重学生发现信息,看到的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在思考,合作,交流中完成。注重合作,反馈及时。注重学习中的体验过程,条形统计图和横条统计图的共同特征。区别人数的多少,节目内容的不同等看懂统计图表。整堂课处处体现教学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能依据统计图表的内容进行填空做相应的练习,教师的耐心,细心为学生的学习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这一节课的魅力所在。尽管最后在处理制作统计图表不该在本节课出现外,其它的设计都很好
总之,通过本次听课学习,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如何读懂教材,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设计理念和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也感悟到了应该具备的理念,从中也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相比较,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他们的优点,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獐子中心小学 刁淑芹
5、28号下午我有幸听了两节三杯赛的课,我以前也没教过高年级,不敢对她们的课妄加评论。于佳老师的这节课由于是刚接触,没看出什么门道,但她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所有的数据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或是活动中的数据,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再一个就是于老师很善于表扬学生,给了学生足够的信心,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概念教学落实的很扎实,学生每次给出答案时都要说出为什么?其实就是反复巩固本节课要掌握的概念,这样又避免了死记概念的枯燥。
张明老师的这节课,开课情境创设非常吸引人,一下子就抓住了所有人的心理,再加上学生的表演也特别出色,开课的设计显得特别完美。但是这节课时间不够了,我觉得浪费在计算平均数上,我认为:既然平均数不是本课的新授内容,让学生合作完成或教师直接给出也可以吧,因为这节课让学生找中位数和众数是最主要的。但是我认为张老师总是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同时出现,让学生选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中等水平或多数人的水平,我觉得学生在选择数据时能分得很清。因为张老师这节课主要侧重这个目标。
我就喜欢这样同课异构,通过比较让我们更清楚这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怎么处理更好。
以前我总不明白怎么说课,应该讲到什么程度,这次让我对说课有了清楚的了解。
我很羡慕两位年轻教师,她们刚刚工作两年就能代表学校出来上课,真的很优秀。而且一点没看出她们紧张。能看到这样比赛的课我觉得真的非常好。
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我也经常给别的班代课,所以有这样的活动时能不能也让我参加?因为这样的机会真的很难得。
2010、5、31
听课反思
刘宇
上周五,听了两节数学三杯赛的参赛课,感触颇深。既学到了知识又从中发现了许多不解。因为本人并不从事此学科的教学,所以,不可断言为问题,只能以不解的方式求知。
优点很多且不作说明,不解之处如下两点:
一、课堂导入、探究
教学工作虽学科不同,但百变不离其中其本质的理念是一致的。导入、探索的目的是什么?通俗地讲,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确信,本课他们要得到的结论是正确无疑的。然而,在此次听课中导入,探究的作用却很牵强。如:于佳老师的那节课。在用跳绳比赛为导线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先通过求平均数,再逐步的发现问题,引出中位数的概念,思路很好,但知识不严谨。在阐述中位数的意义时,要让学生明确某一特定的条件下,平均数仍可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不仅仅是中位数。而第二位张明老师对此问题交代得很好,在她的例题中解释了这一点。在通过与平均数的比较差值来认识中位数的过程中,又将学生引入了错误的思路上。就这样糊里糊涂的导入了下一环节。
二、课的结构
本人认为一节好课,不仅结构要完整,而且各环节的衔接更要科学合理。就像“连通器”一样,各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器皿向哪侧倾斜其内部的水就会流向那面。虽然,各部的水量不同,但整体水平面保持一致。教师在上课时就应这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别怕延误时间影响下一环节。上课毕竟是个学习的过程。我在本次听课中,却发现教师往往因时间的急迫,忙于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环节,把需要明确的知识一概而过。例:学生在探讨中位数的过程中,为找出代表中等水平的数值时,学生采用与平均数的差值小的方法找中位数。恰巧那位学生找的数值是正确的,然而,这种方法明显是错误的,教师却视而不见。
本人认为中位数的教学可以这样来导学。借用于佳老师的跳绳比赛设计求平均数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情境中。使学生认识到平均数只能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且不都能解释我们日常生活常常遇到的中等水平这一概念。带着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呈现一组无序数据,并利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展现,这时让学生观察处于中等水平的数值。接着,再将这组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下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呈现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找出代表中等水平的数值。总结观察时的难易度,从而得出中位数的概念。我觉得这种方法更具实效。
听长海县小学数学“三杯赛”的反思
张亚娟
本次活动我听了海洋岛小学,青年教师于佳执教的《中位数于众数》及四块石小学的青年教师张明执教的《中位数于众数》两节课后,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1、两位青年教师的教态、和蔼、亲切,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调动课堂气氛,教者和学生融为一体,老师、学生互学互助的学习场面每时每刻都在呈现,课堂气氛十分融洽,真正出现了我愿学的场面。
2,、两位教师,虽然上的是同一节课《中位数于众数》可设计方案和教学方法各不相同,于佳老师善于利用启发式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层层递进,练习多样,围绕如何来理解中位数于众数进行的,在每次练习中都能说出中位数于众数的含义,目标非常的明确,概念教学非常的扎实,而青年教师张明,她的理念更先进,她充分的利用了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独立的摸索,组内交流后,归纳出结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学习要注重学过程。然后让学生消化所学的概念,使自己的课堂有的迂回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在课堂有更多的收获,让她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特别是在练习的设计上,新颖而独特,题与题之间联系紧密,而又有不同,学生不仅要会,而且还要会用,对于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怎样在生活中运用,讲得非常的透彻,真正达到了知识产生于生活并能运用到生活之中。
3、教学者不仅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趣,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愿望,每位教师的设计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学内容丰富而又充实。同时教着还注意学生的学习卫生习惯,及说话的完整性指导。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以她们为榜样,一点点消化所学的理念,使自己的课堂更活跃、更灵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010.6.1
“牵手长海——数学三杯赛”活动体会
獐子中心小学 解秀英
很幸运今年的“牵手长海——数学三杯赛”活动在我们獐子中心小学举行,因此我有幸亲身经历了这次活动。现在细细回想收获良多,也有几分遗憾,遗憾的是由于生了一个世界上最可爱的小宝宝,因此今年我没能成为一名辛苦并快乐着的班主任,所以就只能为班主任代班而失去了很多可以收获果实的机会!不过光是听了五年级的三节数学课《中位数与众数》也让我收获了不少芬芳爽口的果实!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们无论从概念的得出、问题的解决、还是决策的制定,合作与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组内讨论、同桌交流体现了各层次学生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在交流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与智慧都被整个群体共享,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入。
由于正巧三位老师上的是同课异构的课,因此让我第一次深刻的感受到——问题仿佛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会有思索,有了问题才可以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这三节数学课在问题的提出上都下了不少的功夫,有的老师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教材上是通过具体问题情景: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而我们的上课老师却能把一张工资表变成两张工资表,让同学们帮助大学毕业生选择合适的公司,人性本善,同学们一听能帮到人兴致可高啦!马上就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不太合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本能的想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由于人本身的潜能是无穷的,被调动起来后,本来并不太好理解的知识也就在帮助人的过程中轻松的学习了,并且相信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由于是第一节用我代的班级上的课,因此在回班的路上我就在想,如果问题的主人公不是和同学们不相关的李强,而是老师的一位亲人、朋友,我想与学生联系就更紧密了,就更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了!或者老师用两句描述性的语言让矛盾再激烈些,是不是更能让学生跃跃欲试!
而下午的第三位《中位数与众数》授课老师的做法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她竟能想到让学生演一对因工资问题而产生家庭矛盾的夫妻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真是把情境引用一环节发挥到了极致,加上学生生动的表现,真是精彩极了!
这节课我从没教过,因此听完这三节课我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疑惑,到底该教到什么程序呢?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更进一步认识中位数、众数、平均数。与同仁们一同分享: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叫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三者都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平均数反映一组数的总体情况比中位数、众数更为可靠、稳定,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从而使人对平均数产生怀疑。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不高,但受极端数据影响的可能性小一些,有利于表达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众数比较容易了解一组数据的大致情况,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求法简便。但当一组数据变化很大时,它只能用来大略地估计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由于对这一知识的全面了解,以及三位老师的课,我相信在以后教学这一课时,无论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时都会感到非常轻松,学生理解得也一定很透彻。
宝剑锋从磨砺出!相信经过一次次这样的磨砺,我们长海县的教师队伍一定会炼出一把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希望我也会是其中的一把!我会为此而一直努力着!
2010.05.30
“送课下乡”及“数学三杯赛”的反思
王锡锋
本次活动,我收获很多,其中七节数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教者无论是执教的是高年级的课还是低年级的课,教者们都非常注意和学生沟通,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和蔼可亲,处处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创设情景这个环节上,不同的老师,利用不同的方法,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展示给大家,这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同学与老师之间建立起一座彩色的桥梁,我想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七节课的设计上,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特别是为目标达成教者们选择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听到最多的方法是探究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引导、小组合作,外加上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不仅使课堂生动而形象,使我的记忆深,感触大。
3、每节课每位老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面对学困生,没有一个放弃每个学生。例如:红旗小学,于爽老师执教的《鸡兔同笼》她把第一个重点放在了求兔子和鸡分别有多少条腿的问题上,特别强调了用只数乘以四和只数乘以二,分别求的是谁的腿数,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几条腿 用的时间很多,可是每个学生都明白了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了几条腿,这样为了学生列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所以学生能够在后面的列表中方法多样速度极快。这是老师用了基础知识来解决稍微复杂的极好表现,真是砍柴不误磨刀工啊!在刘杰老师执教的《比赛场次》一课时,本课时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课,这类的课,本来时间就很紧,可她面对做错了的学生不离不弃,利用多媒体一一给他排除错误方法的场面,是那样让人感动,她不仅感动的是在场的老师,我想她是感动了在场的学生,想这样的比赛课还有这样的做法的老师,可以说是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我自叹不如。
4、每位老师充分的利用了现代的教学手段,不仅使知识的讲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成一体,同时也激发了和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知识含量更多,更贴近了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学生在课堂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二、对于韩德江老师讲解关于“读懂教材”的一些思考。
我个人感觉他讲得非常的生动有趣,而且讲的是实实在在的,能够让大家接受的理论,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特别是他说的:“教材是什么?教材是学生活动的基本素材,把不会说话的东西变成会说话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很高的素质,要下很大的功夫和力气,才能读懂它,它比教一个困难的学生要难得多,因为学生本身会说话,只不过是让我们下点力气,让他学会我们交给他的知识,然后再让他给复述出来、说正确。而教材呢?它是一个死的,让它会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可能让你为它牺牲一辈子,也不一定让它把话说好说对,这就需要我们用已有的经验手段来补充它,来完善它,使它真正的能说话。
2、韩老师对北师大版建材有独特的见解,很可惜他讲的时间太短,有些地方讲的太笼统,太抽象,教材的设计者的教学理念非常先进,教材的涵盖的知识内容非常的广,可我们老师面对的不是设计者,而是面对着一个不会说话的个体,我们面对一个不会说话的个体,我们要想搞明白设计者的理念和思路,我们必须反复的探究、琢磨、查找资料、交流经验,等等,把它研究透彻。包括情境设计,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知识拓展等各环节的联系与区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驾驭教材,才能发挥教材的功能性,只有这样,我们才少走弯路,不至于跑偏。
3、我们要读懂教材,我们就得像韩老师所说的那样:“把握教材编写的人基本理念与特点,重视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以教学活动为线索,处进学生的自主参与、探究、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由浅入深,加强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结合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体现教学的文化价值。在教学目标上我们必须读懂《课程标准》然后去研究教材的各个环节的设计与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教材学会说话。
总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去追求,终有一天我们会让教材说话的,当然这不是指我个人,需要我们同人一起参与,我们驾驭教材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我们的路越走越宽。我真心希望像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应该多搞几次,把他们研究教材的方法和成果多渗透给我们一点!
20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