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发布者:cj_sfy 发布时间:2010-01-06 08:34:03 点击数:
课程改革是否成功,最终要看课堂教学的变化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因势利导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的有机整合,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它带动了品德学科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发展。
教与学的方式,是教师为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和学的形式、步骤和技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以教教材为主,教师说,学生听。教师围绕教材内容设计问题,学生被教师拽着走。使品德课堂变得教师干巴巴讲大道理,学生厌倦的随声附和 。不少教师在教学的关键时刻往往不敢放开,担心放开了收不住,仍是重结论,轻道德认识形成、提高过程的探究。导致学生知行脱离,课堂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
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广大教师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思品课的认知、教学资料提供、再现生活场景服务。从深入探究教与学方式入手,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身体验。教师的教学思路变新了,教与学的方式灵活多样了,思品课堂更加活跃了。
1、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自身体验中悟理。
创设一定的情境,是颇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实际生活,使原有认识得到提高和升华。如:在《学做家务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感悟道理。导入时,教师创设了一定的家庭生活情境(屏幕上显示:杂乱的家庭客厅,厅内地上有废纸,桌上有待刷洗的碗筷、零散的水果,沙发上有未叠的衣物,茶几上摊放着杂志、报纸等)。教师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去同学家串门。大家看一看,这位同学家的客厅怎么样?”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出客厅里杂乱的情况。继而教师又说“请你们用自己的方法,帮助整理好。”学生便活动起来,用鼠标点动着,扫地、刷碗、叠衣放好、把零乱的东西摆放整齐。然后,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围坐在桌旁,教师问学生说“刚才大家干的这些是什么活?”随着学生的回答“家务活”的部分课题出现。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参与活动,清楚的感悟到生活中有许多家务活需要做,学做家务活是爱劳动的表现/。继而学生们又互相交流着自己感悟到的会做家务活,在实际生活中,在成长中的好处。
2、网络资源,让学生走进广阔的学习空间。
现代信息技术和品德学科的整合,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学习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如,在《节约每一滴水》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水是生命之源的道理,教师通过网络下载教学资料。一副副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
㈠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动物、生物离不开水。
㈡自然景观以水为源,湖光秋色、瀑布奇观、森林动物园、……。
在学生明白了水是生命之源后,教师引导思考,“在你的生活区内,大人们是怎样议论有关用水情况的?”学生回答,“有定点供水的,听大人说水价高”。教师又说“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请你们看这些地区的用水情况。”出示网络资料:
㈠缺水地区喷水洗脸。
㈡土地干裂,禾苗蔫枯。
㈢人们排长队等水。
㈣人们去远处用牲畜驮水。
使教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并可多种语言互动,把人们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尤其是用计算机及网络所提供的集成化的教学环境,来表达教学意图。经由电脑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创意,往往诱导学生在动感中不知不觉的增长知识。学生看过后,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动,情感体验很深,增强了学生的节水意识,促进了学生节约用水的行为实践。网络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如果用传统的授课方法来讲授这些内容,一课时使难以完成的。根本不会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浏览教材以外的资料,更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因此,多媒体网络技术下制作的课件能高度浓缩教学内容、扩展知识空间,以便达到教与学的同步提高。
3、课前开放,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打有准备之仗”。这是战争取胜的法宝,也是增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在有的课型中,如果没有课前的开放,学生就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会影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融合。学生明白的道理,不是从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中感悟到的,而是听说来的,半信半疑的,在他们的头脑中是可有可无的。如果教师把教材中需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的内容,课前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观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会有充分的时间去体验生活,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如,《人人遵守交通法规》一课,在教学前,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学校门前的交通情况,了解这里有哪些交通标志。(这所学校的校门前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西邻两个丁型路口。)学生放学后,分别到校门口观察交通情况,搜集学习内容的相关信息。从观察中发现直走的、拐弯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井然有序的穿梭着。学生来到路边巡视的警察叔叔身边请教,问这问那,想知道的知识很多,兴趣浓浓。他们明白了,他们惊奇地交流着:在他们天天出入的校门口,既有行驶标志、学校标志,又有禁止停车标志,还有标有时间限制的禁止左、右拐弯标志、禁止通行标志……。行人和车辆只有遵守这些交通法规,才能避免交通事故,保证交通安全。课堂上再现电脑网络流动的线路,各地区、城市不同程度的跳跃闪现,最能让学生被吸引,进而更加认真主动地参与认知。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增长了知识,增强了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的意识。也为品德课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4、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小组合作学习,是被广泛应用于各科课堂教学之中的一种探究学习的方式。是通过让学生编成小组,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袒露自己,关心帮助他人的互助合作精神。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由于已创设好的、宽松的、无威胁的学习氛围,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敢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特别是对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如,《好借好还》一课,教师为使学生体会到好借好还的重要意义及正确做法,在大屏幕上创设了五个反思性情境。㈠用完没及时还,找不到了。㈡弄坏了不敢还。㈢原定借用时间到了,还想玩儿。㈣没经过主人同意,把东西转借他人了。㈤把东西还给同楼人了。要求每个合作小组自选某一方面,共同商讨怎样才能做到好借好还。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从自身的实际生活中搜索原因。有的说“还东西时,主人不在,可以托同楼人转还。”又有人接着说“这样做需要向转还人交待清楚,回家后,再打电话告诉东西的主人一声。”还有的说“最好还给东西的主人。”有时,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学生充分表明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使学生潜在的学习品质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相互探讨磋商之后,把小组同学的想法和电脑屏幕上的小朋友互动交流,分享着成功的喜悦。领悟到:别人将自己的东西借给你用是对你的帮助,要学会珍惜这份友谊;东西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一定要小心使用,而且要及时归还。这样做,是尊重别人,对人有礼貌的表现。
总之,电脑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知识、信息已成为动态的知识界面,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局限,随机捕捉到学习中去,激活了思品课堂教学,促进、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通过下载学习软件、网上查寻资料、运用多媒体演示,把信息技术融化在思品学科学习中,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