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数学 > 资源共享

有效使用“主题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案例及反思

发布者:cj_ycx   发布时间:2009-11-30 10:50:30   点击数:

 
 
有效使用 “主题图”
海洋小学    吕鲁彦
  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较注重主题图的教学与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借助主题图,为其配上合适的韵律,将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变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含义,处理好运算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让主题图成为教学的有效载体,成了我重点研讨努力的方向。
一、合理构思,准确地把握主题图
    主题图作为数学知识或内容的呈现方式出现在教材中,是个新事物。主题图内涵丰富,既有数学价值,又有人文价值。其丰富的情境设置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探索,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但“图”毕竟是死的东西,而课堂教学是活的。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真正理解主题图丰富的内涵,没有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机械照搬,生硬处理,会使学生陷入无序地观察之中,使主题图失去应有的作用。
在对主题图的使用中,我们应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为蓝本进行合理构思,准确地把握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注意加工、开发。为主题图配上适当的韵律,使其以最佳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在教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东南西北》一课时,我就利用主题图创设了教学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故事情境,引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这一环节,我创设一个故事情境。
师:“小朋友,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
(多媒体展示主题图:小女孩在森林的草地上尽情的玩耍,最后迷路的情景)
引出问题:“她怎么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呢?怎么辨认方向呢?”
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小女孩 在你们的帮助下,很快就找到了回家的路。回到家后,她想学习更多的有关辨认方向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和她一块来学习《东南西北》”,板书课题。
从学生帮助小女孩找到回家的路这个故事中,引发了问题,把学生的认知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诱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创造性的使用“主题图”
一年级教材42页“操场上”的情境活动,其知识点是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一组师生在操场上的活动场景便于学生通过数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我的思考:让学生从数的方面进行比较,本就是一个教学难点,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用算式解决问题本就比较抽象了,再让他们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更是难上加难。何况根据情景图提问题,首先还要数清楚图中人物的个数。虽然《教师用书》写道:“……这些问题的提出应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不是老师发出指令让学生进行解答……”但依据我的教学经验,依照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他们还不会提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因为在此前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减法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解决吃了多少还剩下几个,或者飞走了还留着几个此类与生活经验联系紧密的问题层面之中。为降低学生在观察上的难度,也为了能更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比较多少”的教学之中。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我没有使用教材的主题图进行教学,实践证明我的做法是可取的。
我的处理:
    结合小学生爱吃水果的实情,直接运用三种水果图片(苹果,桃子,梨子。每种水果图片分类摆放,便于学生数数),让学生自由选择最喜爱的二种水果,先数一数,用小棒摆一摆,然后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果不出我所料,多数学生只能提出梨子与苹果一共有几个,或者苹果与桃子一共有几个的加法问题。在我的一再启发之下,才有一位平时表现出色的学生提出了梨子比苹果多几个的问题。在重点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逐步体会到摆小棒的时候如果采取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方便地看出谁比谁多多少或少多少,从而学会了一种数学思考的比较方法,初步建立了二数不仅可以求和还可以求差的意识。
    教学第二课时,我再将主题图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之后提问题,学生提问的指向性明确了许多,没有被一些无关的信息所干扰,较好地让学生集中精力将实际情境与减法的意义联系了起来。
 三、我的反思
其实简单的东西,往往也是最本质、最基本的东西。通过对简单图例的把握,建立思维体系,形成数学思维的方法之后,我们再进行主题图的教学时,才不会给教学的组织及实施带来障碍,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得以有效地建立。
    通过对主题图的教学实践研究,我认为,主题图的教学一定要结合本班学生实情,灵活、合理加以采用。由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对主题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意识尚未得到有效建立,缺乏正确地分析研究对象的意识,面对颜色鲜艳的图画,往往是花费了时间观察却不一定能区分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相反,一些练习中的图例由于图形单一,而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能持续有效地关注,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而,当我们觉得教材上的主题情景不适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或有了比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更有价值的主题情景时,我们可以选择替换原主题图;而当我们认为动态的演示更为生动,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更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重组材料,变静为动;甚至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大胆地摒弃新课开门见“图”的陈式,创造性地来个本末倒置反处理,同样可以收到良好地成效。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情,为“主题图”谱写合适的旋律,便能让呈现的主题图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利于目标的达成,提高运用的实效,方能让“主题图”唱得响亮。
2009年11月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