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爬”不一样的设计
发布者:cj_lixia 发布时间:2009-11-25 09:14:49 点击数:
一样的“爬”不一样的设计
设计意图:幼儿园健康教育小班阶段在动作发展方面关于“爬”的目标是这样描述的:能手膝着地(垫)自然协调地向前爬。为此,我针对刚入园不到一个学期的小班幼儿设计了有趣的体育活动《小动物快爬》。偶然的机会,翻阅到96年南师大出版、至今我们也仍在有选择地沿用的五大领域《健康》一书中,有关训练小班幼儿“爬”的动作的体育活动设计《蚂蚁搬豆》,对照看起来,竟然真的发现了课改转变了我们的教育观,更转变了我们的教育行为。
活动名称:小班体育活动《小动物快爬》
活动目标:
1、尝试在宽30—36厘米的直型、曲型纸板上手膝着地爬行。
2、学习在标记的提示下模仿不同的小动物快爬或慢爬。
3、喜欢参加体育游戏,训练手脚协调性。
活动准备:
1、宽36厘米、长约
2、宽30厘米、长约
3、乌龟、老虎、猴子、蚂蚁动物标记;4、热身运动、放松运动的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走:狗熊走、大象走、小鸟飞、小猫叫。
2、 听音乐模仿小动物爬:老虎、猴子、蚂蚁、乌龟。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纸板,激发幼儿爬的兴趣。
师:看看这些小路一样吗?你最喜欢哪条小路?能够爬过这些小路,手脚不爬到小路的外面来的小动物本领最大!
2、鼓励幼儿到爬一爬自己喜欢的小路,提醒幼儿一个接着一个爬,不拥挤。
3、将小路组合成“森林迷宫”,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爬不同的小路。
4、出示小动物标记,引导幼儿尝试按标记模仿不同小动物快爬或慢爬。
师:这些小路是为不同的小动物准备的,看看是哪些小动物呢?老虎!老虎怎样爬?(师幼一起学做)待会儿我们爬这个小桥时一定要像老虎这样慢慢地爬哦。
(依次说明:猴子、乌龟、蚂蚁爬)
5、将小路组合成“森林迷宫”,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爬不同的小路。
师:小动物的本领真大啊!会快快地爬和慢慢地爬了。现在小桥一起组成了“森林迷宫”,我们可以一口气爬这么多小桥啦!待会儿我们得看清标记变成不同的小动物爬哦!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一个接着一个爬,不拥挤。)
三、结束部分
听音乐跟着老师一起做放松动作:直立、地面。
活动名称:蚂蚁搬豆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初步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小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至3倍)、垫子8块、小篮子2个、录音机、磁带。
2、在场地一端撒上豆子,另一端画上一条直线做“蚂蚁洞”,起跑线前铺四排垫子。
3、活动前让幼儿了解有关蚂蚁搬豆过冬的常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随音乐做走步、拍手、小鸟飞、小兔跳动作,四散进场。
2、做模仿操“小蚂蚁”。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在起跑线后集合,交代游戏名称、玩法:任意走到一排垫子前爬过去,搬一粒豆子从场地两侧走回,将豆子放入篮子中,站在起跑线后。
2、请个别幼儿示范1至2次。
教师提醒幼儿爬时两手撑在垫子上两膝跪在垫子上,一步一步向前爬,下垫子时要转身,脚落地后再站起来。
3、幼儿游戏3至4次。
教师个别指导,纠正爬的动作,鼓励幼儿在回来的路上模仿蚂蚁搬、扛、背、举等动作。
4、小结讲评。
表扬像蚂蚁那样爬及搬豆认真的幼儿。
三、结束部分
幼儿和教师一起在音乐声中做小蚂蚁走路、相对点头、搬豆回家的动作下场。
评析:《小动物快爬》和《蚂蚁搬豆》这两个活动都是针对小班幼儿“爬”的训练设计的体育活动,在名称、目标、准备、过程等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两个活动环节清晰,注意情景的创设,都能从综合、整合的角度完善活动。
从活动名称上看,新的活动《小动物快爬》比《蚂蚁搬豆》更具有动感和时代感,让我们看到它就立刻想要快快地爬起来。
从活动目标上看,《小动物快爬》能从幼儿的角度提出目标,目标更具体,易操作,针对体育活动的“爬”的动作学习上,目标有层次性。重视幼儿对体育活动积极情感的培养,即喜欢体育活动。《蚂蚁搬豆》目标的提法是从教师角度考虑,针对“两手两膝着地(垫)爬”的单一的动作提出的,但综合了社会情感方面的教育目标,即爱劳动。
从活动准备来看,两个活动基本相似,只是《小动物快爬》在爬的纸板的长、宽、高度上有了更详尽的要求与交代。
从活动过程来看,开始部分的热身运动基本相似,都是模仿小动物动作,富有童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但《小动物快爬》在开始部分已将爬的动作预支下去,巧妙的将动作的要求与热身活动融合在一起,为后面进入正题做出铺垫。基本活动的设计已明显显现出不同教育观指导下的不同设计思路。《蚂蚁搬豆》条理清晰,严格遵循教师示范在先,幼儿个别示范在后,继而进行幼儿集体练习,情景的创设是为了辅助动作学习的达成,属于任务情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更多指向于活动的结果,即搬豆子数量的多少。而《小动物快爬》教玩具的设计在此时发生了巨大的作用:不同宽度、高度,不同形状的纸板,融入了教师对幼儿“爬”这个动作不同发展层次的要求,体现了教师尊重幼儿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同时形状各异的纸板一出现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他们在自身强烈内驱力的作用下,不仅探索怎样“爬”,更进一步地在探索还可以怎样“爬”,纸板拼成了不同的迷宫,又给幼儿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挑战。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是游戏情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享受更多的游戏的乐趣,情感上得到充分的满足。其中,贴在纸板上不同小动物的标志也暗示着幼儿,用怎样的动作、怎样的速度爬。结束部分放松动作基本相似,《小动物快爬》中多了地面动作的设计。
从活动效果来看,两个活动均能达成目标,不同的是《小动物快爬》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幼儿一次活动中不同程度的达成了幼儿园健康教育小班阶段“自然协调地向前爬”的目标的多层含义:手膝爬、手脚爬、匍匐爬、快速爬、慢速爬等,更体现了幼儿教育中可持续发展目标,即幼儿自身的发展是建立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最终目的之上的。而《蚂蚁搬豆》实现的是单一的目标。两者设计思路的区别在于:前者集体从大目标入手,在每个幼儿身上实现不同层次的目标。后者在于从集体小目标入手,再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集体活动,实现大的目标。前者更体现了教师新型的教育观,充分发挥了幼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两篇同样是训练小班幼儿“爬”的动作的体育活动比照,我们不难看出这十年,课改给我们一线教师在教育观念和行为带来的转变与提高,更可以想象十年之后,在课改这强劲的风势之下,我们幼儿教育又会发生怎样可喜可贺的变化!
(摘自中国幼儿园教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