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数学 > 资源共享

注意动手实验与模拟实验的有机结合——有关概率知识的教学案例

发布者:cj_ycx   发布时间:2009-11-13 08:57:23   点击数:

注意动手实验与模拟实验的有机结合
      ——有关概率知识的教学案例
大连市长海县海洋小学李宇红
 
一、背景介绍
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会计算、会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摆弄学具和动手实验等活动,理解、掌握、弄懂知识,建立正确的表象。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别是有关空间图形方面的知识教学,老师们都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并重视在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我们也发现,真正有效的操作并不多见,有些教师只重视操作的结果,而忽略了操作的过程,不但导致了操作流于形式,而且给一些学生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机会,使他们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
在小学阶段,概率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对不确定思维比较陌生,在学习这方面知识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使学生具备一些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知识,具备以上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根据数据进行合理推断,并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他们在面对不确定情境或大量数据时能做出合理的决策,又是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课程的主要目标。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大量存在着不确定现象,需要对它进行研究,同时直观认识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师要特别重视动手实验,鼓励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必要的情况下,这种实验还可以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二、过程叙述
一节三年级的《可能性》课上,老师设计了一个“摇奖”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了解商家举行的这类活动中,获奖的可能性很小。老师先找了两名学生摇奖,结果俩个人都获了奖,又招两个人,还有一人获奖,再找两个人,还好这两个人没有获奖。6个人3个获奖,没法得到结论,老师都急出了汗。课后互动时谈到这个问题,执教老师说,在多次试课时都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时他急得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三、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动手实验来让学生感受可能性的大小,这点做法是正确的,但为什么最后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呢?我想这和实验的次数有关。这位教师只实验了6次就想下结论,是万万不可的。要想得到正确的结论,就必须增加实验的次数。通常每个班级30多个人,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每人实验一次,再汇报统计结果。如果班级人数较少,可以尝试运用课件,进行模拟实验。
注意学生动手实验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概率教学通常采用的方法。对于概率的教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比如说投币实验,投图钉实验以及阅读与理解短文中的布丰投针实验等。但学生动手实验有一定的局限,实验次数一般较少,可开展集体合作增加实验次数。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采用模拟方法进行实验,特别是利用计算机或计算器进行模拟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避免大量费时费力的重复试验,而且可以得到大量的准确试验数据,极大地节约了课堂学习时间。但教学时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用机器代替学生实验,忽视学生的亲身感受。在学生掌握模拟实验时,重要的不是获得最终的结果,而是针对一个现实问题,让学生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进行模拟实验的策略。
 
 
 
 
 
 
 
 
 
 
 
                                         2009.6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