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 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课堂评价的多元化
发布者:cj_sfy 发布时间:2009-10-21 14:54:00 点击数: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 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课堂评价的多元化
面临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的挑战,加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未来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程度显著,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大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家庭环境、学习基础的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存在着明显差距。无论学生的起点如何,差距如何,他们都应享受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国内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学中不应该有歧视不公,漠不关心和冷遇,也不应该有不合实际的无用的教学,这才是真正平等的教学,因为差异并不是优劣的表现,只是类型和程度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问题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可以将每课的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掌握层、提高巩固层、拓展应用层。基础掌握层要求100%的学生掌握,提高巩固层应用50%以上的学生尝试成功,拓展应用层为少数学生掌握的内容一般完全是课程目标体系以外的知识点。当代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质、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调整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以前,我国一直以教师评价为主,甚至有时还忽视了评价,而众所周知,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他们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鼓励,我们只有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他们及时的反馈,才能让他们在不断的信息变换和新认知的产生构建中去挖掘知识的更深的内涵。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非常注重课堂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如: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学生示范、作品相互欣赏、比赛等,都融入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比较,在这些反馈信息中,我们学生的学习已不再是一个个体的学习,而是在潜意识中渗透了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但在教学评价中应该注意几点:
⒈评价内容应尽可能全面。
作品评价法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宗旨,要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发展,评价内容要尽可能全面,一般包括以下几点内容: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⒉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性。
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特长,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一节用图画软件画鱼的课上,有的同学由于操作较慢的原因,画面布局不合理,但这个学生超出他日常的操作水平,所以他也受到了表扬。
实行个体性原则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会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⒊适时引导。
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学生有时不理解题意,在创作时偏离了方向,或者,有的同学创作非常出色,这时教师就应寻求适当的机会,请同学进行演示或示范,以及时地引导其他同学。这样一来,很多同学就受到这位同学的影响而改变了创作的思路,最终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环节,通常都是条线式的,也就是将教学内容按照一条主线逐步展开教学,教学评价对孩子的学习过程出现“一刀切”,这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如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环节设计成条块交叉状。块:基础题块、巩固题块、拓展题块等;条:依据从易到难的线条逐步展开,教师在块与块交互的时间段,通过多元化的点评,激励和影响着不同层次的学生,非常有利于课堂的调控和学生的分层学习,大大培养了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